武志红心理学课RIA拆解33 - 构建健康的关系
这一个主题是关系就是命运,那么我们通过构建健康的关系就可以改善自己的命运。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命运,它包含了这样的意思
命运:是指你遇到了谁,与谁构建了什么样的关系。而这些关系的总和就是自己的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就是自我的内在关系模式
也就是说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决定了我们会与哪些人构建什么样的关系,从而决定了自己的命运。从这个过程我们发现决定命运的是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这就为理解关系就是命运提供了基础。
为什么关系如此重要?
因为每一个人从胚胎发育开始,就开始了与这个世界的联系,他便存在于关系之中。就算是还没有出身的婴儿也通过运用妈妈的子宫,并通过脐带来从外界获取营养。
性格的实质就是内心的关系模式,体现的是6岁前我们的关系状况
而我们性格的形成更是如此,是早期与父母或者其他重要抚养者之间,相处的关系模式的一个内化过程。这种内在的关系模式影响甚至决定着我们当下的每一时每一刻每一件事,就算是做梦的过程,其实也是反应了我们对涉及到的人,事,物的态度,情感,心理,需求等等特质。这些特质本身就是性格也就是我们内在关系模式的组成部分。
所以对一个人的性格进行描述或者理解,应该放在关系中,借助关系的框架进行理解。任何个人的性格特质表达的都是关系,反应的是“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关系模式。“内在父母”代表的是早期的养育者在自己内心形成的形象,包括他们的期待,对待自己的方式的总和。“内在小孩”则是年幼时自己在内心形成的形象。
比如自信:实际表达的是“内在父母”相信“内在小孩”,如果在童年时,一个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了足够的相信,他就会把这个关系模式内化到内心,从而形成了自信的内在关系模式。相反,自卑就是“内在父母不相信内在小孩”;倔强,就是“你又不爱我,凭什么让我听你的”。
而当下的关系则是6岁前形成的关系模式对现状的投射
命运则是我们一生中的关系之和
由此得出结论
如果关系可以重新构建,我们的命运就可以得到改变
那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寻找重建关系的方法了,对吗?去哪里找呢?
当然,按照惯例,下面我们就会给出现成的方法建议:
重建关系的方法
1. 基本意识: 在开始这个过程之前,给自己的大脑植入一个基本的意识,要从关系的角度来看问题。每一个人的性格都体现他内在的关系模式,他当下的关系模式都是内在关系模式对现在的投射,反应了他童年时候与家长等养育者之间的相处模式。
2. 观察:跳出关系本身进行观察,看看对方想要构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他的心理逻辑是什么,想要实现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模式?
3. 分析:从对方的心理逻辑出发和企图构建的关系模式出发,分析这种关系模式中对方想要投射的是什么心理情绪,是自恋吗,控制吗,优越感吗, 信任吗,还是别的心理需求?自己是否认同对方的这种心理情绪?
4. 辨析:弄清楚对方的表达或者展现中哪些部分是事实,哪些是情绪。用客观的,不带负面情绪的表达,尊重客观事实,共情主观情绪,驳回垃圾情绪和谬误。
5. 练习: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刻意练习,让自己对他人构建关系的过程和心理过程能够观察精准,分析清晰,表达客观准确。让这项技能形成一种本能反应,在以后能够运用自如,这将会极大地帮助自己构建健康的关系模式。
这个过程,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内心达到平等,稳定的关系模式。因为其基础是对对方的心理需求和关系模式的准确了解,并对所述事实给予尊重,也客观地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其实这就是让自己的内在小孩面对内在父母的一个过程,如果能够做到客观,没有情绪,即认同对方的合理部分,也指出其不合理部分,又表达出自己的内心需求,这就内在小孩自我成长的一个过程。
用这样的方法构建的关系就这是我们最想要的,最舒服的关系模式。因为在关系中,我们都会玩各自自恋的游戏,能够在不破坏自己合理自恋的情况下,也尊重对方的合理自恋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平等的关系,就是大家都愿意接受的。
既然,所有的性格描述其实都表达的是关系,那我们尝试一下常见的一些性格描述(或者情绪)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剖析其体系的关系模式。
容易生气: 体现了内在关系中怎样的模式?
- 童年时有容易生气的抚养者,特别是容易对自己生气的抚养者
控制:家里是否是有一个强势的控制者?而每一个人都有自恋的需求,都想做控制别人的人,所以容易让自己在一有机会就控制,甚至攻击他人。
害怕建立深度关系:是不是在早期关系中有过受伤,或者自己对自己某些方面不满意,不信任,害怕深度关系暴露自己这部分秘密.
自卑:"内在父母”对“内在小孩”的不信任,小时候有没有经常感觉到不被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