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不走陌生路

2020-12-09  本文已影响0人  徐Ares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有一篇鲁迅先生的文章,这里面只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这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便有了路。

那时候最惨痛的记忆,就是我的语文老师会问我们,这句话表达了鲁迅先生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

说实话,大写的崩溃啊。我估计把关于作品赏析的问题去问原作者,他们估计都会问,我真的这么想过吗?

先不管当时的老师问了什么,单凭这句话,却可以引人发醒,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启迪。

路的形成我并不关心,我关心第一个走的人,他是如何想的。就如同那句老话,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样。

这第一个才是我们思考的关键,至于是什么修辞手法,我个人觉得不重要。

所以我的语文并不好,那我们就看看这第一个人为什么重要吧。

之前我们有分享过,人是社会进化的产物,所以保留着享乐的本能。对于享乐来说,就是做我们经常做,而且觉得很舒服的事情,才是享乐的基础,所以人们本能的认为做习惯的事情就是一种享乐。

这也就造成了,走陌生路和创新,是一件挑战的事情,是打破我们本能的一种行为。

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去解释这个问题就是:一个新鲜事物对大脑的刺激,会造成大脑的自我保护,它会优先选择自己经常性、重复性、安全性的内容去实施,这也就造成了,新鲜事物我们接受难,亲自去尝试更难的现状。

所以我们明白了,对于新鲜事物的抵触和接纳,之所以难,并不是我们个人的问题,而是人类大脑的潜意识的问题,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但也会有人容易接纳,那是因为他们拥有更科学的方法和坚定的理念,他们有自己的梦想和理想,他们给自己设定了想要成为的样子,他们明白前行之路的荆棘,也懂得要披荆斩棘。

说了这么多,很多人会问,你这么磨叽说了半天,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不接纳新鲜事物并不是错,而是一种正常人的行为吗?

并不是这样,我想通过这些内容,让家长们明白一个道理。一个新鲜事物,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接纳起来尚有困难,那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是不是同样困难啊!

我们不应该用我们的认知和经历,去同等要求孩子们也认知到那个层级。就如同开篇说的那句话,鲁迅先生他写下那句话的时候,他的经历,他的人生,社会的环境,让他有感而发。可我们学习的时候多大,我们的社会环境和成长经历如何,我们怎么会理解作者的心境,理解他的深意呢?

既然那时的你们也和我一样不理解,当下,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的理解孩子们,他们对于新课文、新单词、古诗词的不理解和抵抗呢?除了冰冷的科学依据之外,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同理心一下。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我们不改变不接纳的事情。而是想告诉家长,不接纳新鲜事物是有原因的,而且是一个根本普遍的通识原因,我们可以改变,是有方法的,但也需要我们耐心的陪伴和鼓励。

泰山不是一天垒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所以找到了原因,请不要要求即可改变,即时呈现。

哈姆雷特说,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

在这篇文章中,我更喜欢把这句英文翻译成这样,去尝试还是不尝试,这的确是个难题。

因此,请家长们多些耐心,多些关心,多些有效陪伴,多些了解,多些沟通,多些温暖,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正视问题,面对问题,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个最适合他自己的方法。

人都不喜欢走陌生路,但恰恰这陌生路能成为辉煌之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