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事情要懂得模糊处理
快过年了,我难得回到家乡,昔日同村好友李贺陪我到小镇的街上随便转转。
临近中午,太阳笑呵呵地撒下热情洋溢的光,但寒风却一点都不领情,吹刮人的脸颊时毫不客气,让人感觉刀割似的疼。
街道两旁摆满了卖年货的临时小摊床,卖对联儿、灯笼的,卖冷冻食品和水果的,品种繁多,应有尽有,给小镇增添了不少节日气氛。
现在的年味儿,更多的是浓浓的商业气息。
在一家卖粘豆包的摊位前,黄灿灿的粘豆包看上去很不错,我就让老板给称两斤。
这时,相邻卖瓜子的摊位上,顾客和摊主突然发生争吵,一个顾客高声大嗓地质问摊主:“你说没有瘪的,这不是瘪的吗?!”
摊主不断解释,那位顾客根本就不听,越说情绪越激动,翻来覆去就是一句话,你说你卖的瓜子一个干瘪的都没有,这不是瘪的是什么!他边说边拿着一个干瘪瓜子在摊主的眼前晃来晃去,气势咄咄逼人。
摊主不想争吵:“你看谁的好你去买谁的吧,我不卖给你了。”
“我就要买你的,你凭什么就不卖给我?你说假话卖瘪瓜子还有理了!”顾客不依不饶,两人吵成了一锅粥。
李贺示意让我看那顾客,低声问我:“你能认出他是谁吗?”
我看着似曾相识,但一时想不起来。
“那是咱村里的“拔犟眼子”嘛!”
“拔犟眼子”是东北农村土话,大意为脾气执拗,凡事太过较真,说话比较极端。
这顾客是我们村里的人,年龄与我们相仿,外号叫“拔犟眼子”
毕竟过去是同村的人,很多年没见了,心里有种亲近感,我很想过去,却被李贺拉住了。我拿了粘豆包,剩下的零钱不让摊主找,拜托他去劝解卖瓜子的摊主,别跟那顾客计较,退让一下,息事宁人。
看着“拔犟眼子”气咻咻的走了,李贺解释说,如果我们过去,以“拔犟眼子”这人的性格,反而会没完没了。
李贺告诉我,“拔犟眼子”的偏执个性越来越重,越来越不可理喻,,老婆无法忍受走掉了,孩子成了家也不愿和他住在一起,熟悉的人也都躲着他走,日子过得很是悲凉。
说到这儿,我蓦然想起一件事。
那还是在我们十几岁的时候,那年的端午节,我和村里的几个小伙伴到街上玩儿。
几个小伙伴说说笑笑地走在山路上,走在前面的这个“拔犟眼子”突然放了个屁,后面的一个小伙伴儿就开玩笑说是饺子味儿,而且是韭菜馅儿的饺子。
这时候,大家哈哈一笑,本来也就过去了,可是“拔犟眼子”不干了,他真拔上“犟眼子”了,说我没吃韭菜馅儿饺子,你凭什么说我放的屁是韭菜馅味儿,他急头白脸不依不饶的非得要小伙伴给个说法。
就这样,我们几个同行玩伴怎么劝解都无济于事,两个人为这屁官司争吵了一路,搞得大家很没意思。
几十年过去了,按说人到了这个年龄,一切都该看开了,性格也应该成熟豁达许多,没想到他还是这样较真儿,还是这样喜欢“拔犟眼子”。
当时我们村里的小伙伴儿就比较忌讳他,不喜欢和他玩,说在他耳边飞过一只蚊子,他都一定要争论出是公的还是母的,几乎不可理喻到了极点。
像他这样凡事一味较真有点极端的人,或许是一种病态,毕竟是个别的;但生活中不分轻重喜欢较真儿,常常因小失大的人却并不鲜见。
我刚到部队时,一起当兵的战友都是十八九岁,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又来自全国各地,性格迥异,个性习惯不同,常常为一些小事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闹得很不愉快。
一次连队训练间隙,两个战友又为了一点小事争论得不可开交,都有点意气用事了。连指导员及时进行了制止,但两人心里都有点不服气,显见会留下芥蒂。
晚饭后,指导员有意识地把大家聚到操场闲坐聊天。
时值初夏,空旷的操场凉风习习,清爽宜人。
指导员带头,大家都很高兴地聊起家乡的风土人情和趣闻轶事,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指导员看似用不经意的口吻说,生活中,很多事情,要懂得模糊处理。比如战友们在一起生活,谁说话都不可能完全正确,也都有可能刺激到对方,如果不是什么大的原则问题,听了哈哈一笑就过去了,没有必要太认真。凡事太较真,一定要争出个是非,分出个高低,既没必要,也伤害了战友间的感情。
说来也很奇怪,几十年来,很多大事我都记不清了,但这件小事却始终都记得,生活中,每当出现类似的情况,当时的场景就会在脑海中浮现,指导员的话就会在耳边响起。
也许,人这一生,对自己影响至深的并不一定都是多么大的事,有时生活中一件不经意的小事儿,一点生活中的感悟,认真咀嚼起来透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对自己的成长,必然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活中,往往太明白就是不明白。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儿常见。小事太精明的人,在大的事情,大的方向上反而常常会犯糊涂。
难得认真与难得糊涂,都是做人做事难得的一种境界,能真正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做到适时认真和适时糊涂,是人生难得的大智慧,大格局。
鹏城辰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