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心理教育

为什么你一直走不出舒适区呢?

2019-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一个心理咨询师

前文说到了自我效能感,就是一种“我能行”感觉。孩子的愿望最好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实现,这样会增强他的自我效能感。

父母提供帮助时,要给予孩子抱持性的环境,当孩子把事情做好时,认可他;遭遇挫败时,支持他,让孩子的正能量和负能量,在和父母的关系中能得以流动。

孩子越小,越是培养自我效能感的好时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通过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管好自己的事情,以此增强自我效能感和生的能量。

当他遭遇挫败时,父母要做一个容器,不要越俎代庖,孩子在小事情锤炼出了很好的自我效能感,以后借助它的支撑去化解各种挫败,最终在大事上也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为什么你一直走不出舒适区呢?

成人锤炼自我效能感,至少有两个办法:一个是试着先做好小的挑战,然后不断升级难度,先在头脑上知道通过时间的积累和空间的转变,只要不断累积投入,能力和经验都会增长,事情实现的概率会增加。

另一个办法是先在头脑人告诉自己,有时间这回事,只要不断坚持下去,胜利就可能到来,并且寻求大家的支持、鼓励和认可,将死本能转化成生本能。

接下来具体讲讲,怎么锤炼?

“杀不死你的,会使你更强大”

如果使用“生能量”和“死能量”这样的术语,就可以说,一股能量攻击了你,并唤起你体内的另一股能量。

你一开始把这股能量体验为死能量,担心它会伤害你,甚至杀死你,但你终于承受住并化解了它,它转化成了生能量,你因此变得更强大。

就像尼采说的:杀不死你的会使你更强大。与之类似的,还有一个概念叫“反脆弱”,脆弱是说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蒙受损失,反脆弱则是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因此获利。

比如身体,平时有一个习惯的舒适度,而高强度的运动和锻炼,会让身体感觉不舒服,超出了这个舒适度。但肌肉和骨骼会因此变得更强。

为什么你一直走不出舒适区呢?

所以健身和体育中,总是要挑战自己,但也要看到,挑战不能太过,否则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被“杀死”, 或者换个词,被削弱。比如运动过度就可能,会出现肌肉溶解。去搜一下,会发现很多这样的新闻。

尼采这句话,听上去像一个励志哲言,讲的是:人的意志能胜过一切。但它也可以是一个很科学的道理:你所遇到的锤炼,不能超过你的承受力,否则你就真的有一部分被“杀死”了,你因此而变弱了。

接下来说一下什么叫“杀不死你”。武老师认为有两重含义:一是肉体上的你,没有被杀死;二是心理上的你,没有被杀死。

心理舒适区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舒适区”,是每个人的自我,都有一个习惯了的舒适区域,如果离开这个区域,就会感觉到不安。所谓不安,就是闻到了死亡的能量。

从心理学的角度,你的舒适区,是一个你人为构想出来的,让你保持安全感和免受不舒服的感觉的边界。

是让你觉得放松没有压力,并且不会引起你焦虑的心理边界。就是我们的习惯,你习惯待的位置,扮演的角色,相处的人,习惯的表现等等,所有习惯的一切事物。

有的人舒适区非常大,自我疆界和自我灵活度都很高,因此在一个广阔的区域内,他都不会有承受不了的死亡焦虑。

有的人舒适区非常小,结果他的自我疆界和灵活度就非常差。最严重的自闭症儿童,必须活在一个很小的区域,这个区域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变动,一旦变动他们就会不安、失控,甚至歇斯底里地喊叫大闹。

为什么你一直走不出舒适区呢?

这是因为,他们把任何变动,都视为有死亡能量在攻击自己,而他们又觉得自己无比脆弱,一旦被攻击就会被毁灭。

太宅的人常常就是舒适区比较小,比如一位男士,有很好的工作,经常全球出差,但每到一个地方,一完成工作,就会把自己关在酒店房间里。

他随身带着各种电子产品,笔记本电脑,iPad iPhone,但它们都装了同样的游戏和同一部电影,游戏他玩了无数遍,电影看了无数遍。

武老师认为,酒店房间加上这三个电子产品、游戏、电影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他的舒适区。

在其中他会觉得,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中,如果有死亡能量传来,他就可以处理。一旦离开就会担心自己脆弱无比,一有死亡能量攻击自己,自己就会“死掉”。

成长的过程,应该是这个舒适区不断扩大的过程。最初在我们还是胎儿时,子宫就是舒适区;婴儿时妈妈的怀抱是舒适区;幼儿时家是舒适区;少年时范围扩展到学校,甚至还可以去环游世界,但仍要父母支持;成年后,舒适区可以无限延伸……

但也有一些人,舒适区就停留在了妈妈的怀抱中。对于上文的男士来讲,全球各地酒店的房间,加上他的电子产品和游戏电影,就类似于妈妈的怀抱。

不过必须要加一句,他之所以停留在这,武老师认为,应该是因为,在他婴儿时,经常和妈妈分离,而长大后,妈妈又一直和他共生在一起。

为什么你一直走不出舒适区呢?

看到不可思议的自己

不能强行把心灵虚弱的孩子,直接推向更大的世界,因为他们很可能适应不了。几年前曾有篇报道说,去美国名校的中国留学生,有25%的中途退学。

武老师曾为这些留学生做过咨询,发现他们父母普遍焦虑的是,孩子还能不能继续上学;但孩子的真正问题是,他们的心灵处于崩溃的边缘,甚至已经崩溃,所以面临的是真实的生死问题。

尼采的这句话很迷人,但成长中一般还是要循序渐进,先让孩子在幼小时,形成基本的自我效能感,然后随着逐渐长大,各种挑战都没有摧毁孩子的自信,反而逐渐让他们更强大。

所以对于心灵比较虚弱的人,增强自我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心灵强大的人,就可以好好去寻找各种刺激,适度地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让自己遭受挑战、攻击甚至死亡能量的捶打,并转化它们,从而让自己不断变强。

我非常喜欢的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曾说: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强的、可怕的、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武老师看到这段话,很有感慨,也写下了一段话:

为什么你一直走不出舒适区呢?
人与人,人与环境,真是互为镜子,不同的相遇就是不同的镜子,会照出不同的自己,而与很强的、可怕的、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时,才会看到不可思议的自己。

看到这段话的前一天,吴老师和几个牛人一起聊天,从早8:00~12:00,酣畅淋漓,不断有创造性的火花迸溅,最终形成了一个极好的创意。

这个创意四人之前都没想过,是在这次聊天中生发出来的,但武老师又觉得,这个新生的东西很熟悉,好像他早就在内心存在了似的。

如果没有这次的碰撞,也许它就没法诞生,或需要很长时间,再和各种人碰撞,才会出现。

因此要强调一下,有人问,可不可以不需要关系,就一个人闭门苦修,等天下无敌后再出山,甚至一个人苦修而开悟,连出山都不需要了。

武老师认为,应该是行不通的,那些独自呆着而证悟的人,其实在闭关之前就已经有过各种丰富的关系,那是他们孤独时的养料。

成长是一个破自恋的过程

最初你觉得自己是神,但接着你发现自己只是个人;后来你希望自己至少是个强大无比的人,但你发现你只是一个孩子,太多人比你强;再接着,你还希望自己能迅速长大,迅速成为强者,可你发现不行;你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空间的变换,并且强大,都是因你投入的结果……

为什么你一直走不出舒适区呢?

从这个角度上,我们的心灵自我,根本上是一个不断被“杀死”过程。只是每次死亡能量的捶打,都在自我的承受范围之内,你借助你的自我,还有别人的帮助,成功地转化了死亡能量的捶打,把它变成了你能掌控的生的能量,你因此得以滋养,因此强大。

任何一个成年人,都是从最初的婴儿,成长到今天,是不是都很了不起?

甚至考虑到,最初都是从一颗精子开始,那更是一个了不起的历程。所以不管你现在觉得自己多弱,都可以为自己喝彩。并且要相信杀不死你的,会使你更强大!

总结

1.锤炼,就是有东西像锤子一样击打你,一股能量攻击了你,并唤起了你体内的一股能量,你一开始体验为死能量,担心它会伤害你,甚至杀死你,但你承受住了并化解了它,它转化成了生命力,你因此变得强大。

我们的心灵自我,根本上是一个不断被杀死的过程。每次关键死亡能量的捶打,都在自我承受范围之内,你借助你的自我和别人的帮助,成功将其转化为你能掌控的生能量,你因此得以滋养和强大,亦如尼采所说,杀不死你的,会使你更强大。

2.舒适区是每个人的自我,都有一个习惯了的舒服区域,离开这个区域,就会感到不安,闻到死亡的能量。有的人舒适区很大,因此他的自我疆界和自我灵活度都很高。

3.成长的过程是舒适区不断扩大的过程。最初胎儿时,子宫就是舒适区;婴儿时妈妈的怀抱;幼儿时是家;

为什么你一直走不出舒适区呢?

成为少年范围扩展到学校,甚至还可以旅游世界,但仍要父母的支持;成年后舒适区可以无限延伸……但也有太多人,舒适区就停留在妈妈的怀抱中。

4.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破自恋的过程。最初你觉得自己是神,但发现只是个人;接着希望自己是无比强大的人,但发现太多人比你强;还希望自己能迅速长大成为强者,可发现不行需要时间积累和空间转换,并且强大都是你投入的结果……

成长要循序渐进,先在幼儿时,形成基本的自我效能感,然后随着长大,各种挑战都没有摧毁自我,而逐渐更为强大。

5.人与人,人与环境,真是互为镜子。不同的相遇就是不同的镜子,会照出不同的自己。而与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时,才会看到不可思议的自己。

思考

积极去做,去投入,去实践,去和现实那些强大的东西碰撞,会看到不可思议的自己。成长就是发现自己的无限可能。

为自己喝彩。你可以成功,也可以平庸,可以积极上进,也可以淡泊名利,这没有好坏没有高低。

为什么你一直走不出舒适区呢?

大将生来胆气好,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