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行军篇第九(一)

2024-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旭日老师

【原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译文】

孙子说:在各种不同地形上处置军队和观察判断敌情时,应该注意:通过山地,必须依靠有水草的山谷,驻扎在居高向阳的地方,敌人占领高地,不要仰攻,这是在山地上对军队的处置原则。

【感悟】

这一篇以《行军篇》为题目,主要讲述了在行军打仗过程中敌我双方应该注意的问题,内容非常具有辩证法思想。

《孙子兵法》总是从对立统一的角度思考问题。一方面讲了自己如何行军,另一方面也讲了在行军的过程中同时要观察敌人的行军状况,就是前面所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考虑自己一方的行军状况或只考虑敌方的行军状况,这都是不全面的,也包含了前面所谓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思想。

一、首先要考虑水源的问题

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之中,特别是行径在山地的过程中,特别要考虑水源的问题。靠近水源也有利弊的问题,不好的方面是如果靠水源太近,敌人攻打我方,如果河水太深就渡河不方便,这是下面一段讲的内容。但是如果没有水源几万大军乃至几十万大军用水就是一个大问题。比如《三国演义》之中街亭之战,马谡不听诸葛亮的指挥,执意把营寨驻扎在山上,司马懿一来的时候就把山的四周团团围住,放火烧山,蜀国的军队因为没有水源无法扑火,也无法生火做饭。军心大乱,无论怎么冲杀也无济于事,最后导致失败。

二、行军打仗还要考虑利弊相权的问题

后两句也比较重要,但是相对于第一句来说,他处于第二位和第三位。在街亭这个战斗之中,魏国司马懿方虽然处于下方,表面上来看他站的地利不好。但是司马懿人多势众,采用火攻,而蜀国军队山上缺水,所以蜀军“视生处高,战隆无登”就变成了劣势。这也告诉我们“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诸葛亮和王平都看到了在山上驻军的害大于利,而马谡只看到了利,却没有比较,没有看到害大于利的一面。加之他的对手,司马懿是老谋深算之人,身经百战之人,一眼就看出了马谡这样布兵的危害。蜀军的失败,不仅仅失败在天时地利之上,也失败在人和之上。“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与诸葛亮相比,与司马懿相比,与王平相比,马谡在见胜方面就比他们差,在统一战线方面也比对手差,所以最终导致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