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的美味
印象中,我和父母一家三口好像很少下馆子,可能也是因为我父亲的厨艺很好,在家就可以吃到可口的饭菜吧。我对吃,其实没那么讲究,也比较宅,但我也有喜欢的那几样美食。
1.原汁牛肉面。
牛肉面我现在也吃,但原汁牛肉面我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吃到了,那是记忆中的味道,面多,汤底也浓,那时候的牛肉量词可以用块,不比现在的牛肉单薄得只能叫片。我至今还记得那家饭馆的名字,叫“食为天”,应该取自民以食为天吧。原汁牛肉面,那家店的菜单上便是这样写的,五块钱一碗,那个时候五块可值钱了。那时候还在上小学,父母上班不在家,便给我钱让我自己去外面吃。我有时去校门口边上的快餐店吃,有时便去那家馆子,常点原汁牛肉面,百吃不厌。
印象最深的是一次,那天中午放学,我匆匆地来到这家馆子点面吃。我边写作业边等。后面来的客人越来越多,我的作业写好了,面还没给我上。说实话我有点生气,为啥那些后来的客人都先吃上饭了,我的面却迟迟不上来。气生着生着,我就觉得尴尬了,也许我今天就不该来这。后来我忘了是店里的阿姨还是小姐姐过来看望孤零零的我,问我点了什么。一碗面,好像等了足足有半个小时吧,才上来。从那以后,我便学会了,要么饭点提前半个小时来,要么就站在门口看看,人多就直接去吃快餐了。
后来,小学毕业了,搬家了,也没去了。再后来路过的时候,那家店已不知去向。
2.荷叶鸡。
上中学的吃过。我家楼下就是菜市场,那家店应该是开在市场的边上。能吃上荷叶鸡是偶尔才有的奢侈事。有时候家里煮好干饭不作汤,母亲便从楼下打包半只荷叶鸡给我吃。它很香,不是平时家常煲的那种鸡汤香,而是一种特别的清香,应该是荷叶的香吧?鸡肉鲜嫩多汁,连吃上好几块不配饭都不觉得油腻的那种。比起肉,我更喜欢它的汤汁。但是汤汁很少,就好像是附赠品一样。金黄色的汤汁味道很鲜美,但偏咸一点,好在我口味偏重可以欣然接受。汤很少,我就一勺分好几口慢慢品,或是把汤汁浇在饭上,朴素的白米饭也因此得到了升华。后来那家店也是关门了或者搬走了,就再也没吃到了。
3.炸紫菜。
我们好像通常拿紫菜来作蛋汤,却较少拿来油炸。我很爱吃,因为吃到嘴里喀吱脆。另外这道菜是油炸的比较上火,不能常吃。我奶奶和父亲做的都很好吃。它刚出锅的最香脆,最好吃了。通常吃完饭要用塑料袋或保鲜膜把它包起来以防潮湿,潮湿了就会发软,没嚼劲自然就不好吃了。你可以直接吃,感受它的原味,或者蘸点调好味道的酱油醋,味道更棒,我当然是更倾向后者啦。印象最深的一次依然是在小时候,那时候在乡下的奶奶有来照顾我一阵子。有天中午她就做了这道菜,量还不少。那天我带了一个同学去家里吃饭。我同学第一次吃到炸紫菜就赞不绝口,称这简直是人间不可多得的美味,我奶奶听着很高兴,我也因此满满的自豪感。吃完饭后,我奶奶应该是去楼下倒垃圾吧,留下我们两只小馋猫,面面相觑,刚开始决定只再吃一口,就一口。我们直接用手拿着吃,于是他一口,我也一口。奶奶回来发现桌上的一盆炸紫菜只剩下了一小半,嗔怪着我们馋嘴,赶紧多喝点水降降火。
4.蛋糕。
这和饭桌上的美食有点不一样,但它当然也是美食,甜品美食。我喜欢吃蛋糕,生日蛋糕,奶油蛋糕。虽然奶油吃到后面会腻,但就是无法抗拒。融化在口中,香甜软滑,真像漫步在云端呀,哈哈,老夫竟是因为蛋糕开始少女心了。印象中吃生日蛋糕的次数好像也就三四次,因为后来家里有为我庆祝或者外面同事朋友庆生之类的,大多只是吃几样菜烫火锅之类的庆祝形式。小时候经过面包蛋糕店,看着橱窗里摆着各式各样的精致蛋糕,就像是在欣赏着某种高大上的艺术品一样,只想看着,看着那精致的样子,竟是有些舍不得下口了。
现在长大了,偶尔去买面包,看着橱窗里的蛋糕,心里还是感觉很舒服,很温暖。我喜欢吃蛋糕,但我却不常吃。
为什么我不急着解馋呢?倒不是因为奶油吃多了会腻。蛋糕呀,我觉得还是应该在某种特别的日子,某些特别的时刻吃。
因为少吃,所以珍贵;因为珍贵,也便觉得它是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