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焦虑,摆脱自我折磨——做自己的情绪管理师(二)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负面情绪,人人都有感到焦虑的时候。适当的焦虑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认识处境,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但过度的焦虑会让我们陷入不合理的担忧,甚至恐慌之中。《焦虑心理学》这本书让我更好地认识焦虑这种负面情绪。
焦虑的几种类型:
1.广泛性焦虑:把生活中每件事情的严重程度过于夸大
2.强迫性焦虑:无休止地强迫自己去做某件事情
3.创伤性焦虑:目睹或遭受重大事故后,对人的内心造成巨大伤害
4.社交恐惧:将正常的社会交往误认为具有可怕的意义
5.拖延症的焦虑: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
6.空想家的焦虑: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7.不完美焦虑症:长期追求完美,害怕不完美的现实
导致焦虑的几个原因:
1.压力感:需求与满足需求能力的不平衡感
2.自我认同感差,为别人的评价而活
3.无法做自己:社会期待与真实自我的差距
4.害怕失败
5.完美主义: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要达到预期的结果
6.自我贬低
7.不安全感
焦虑是如此常见,所以当我们感到焦虑的时候,不需要自责。我为什么会焦虑的想法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焦虑的程度。我们越是为一件事情感到焦虑,它就越是会发生。当我们不再把它看得那么严重,它也就会放过你。
每一种负面情绪都有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焦虑也是一样,生活中的坏习惯和不良思维日积月累,慢慢地就会在某一点上爆发。
不良思维习惯的几种情况:
1.思维灾难化:将某些不如意的、讨厌的事情看成可怕的、糟糕的、灾难性的事件
2.都是我不好:负罪感
3.把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坏的
4.强调自己已得到的东西的好处,自我蒙蔽
5.给自己或他人随意贴”标签“
外界的环境是客观地,我们所有的感受都是来源于自己的内心。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能带给我们心灵的安宁。情绪虽然不能立即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行动,慢慢影响自己的情绪。
战胜焦虑,从行动开始:
1.转移注意力,做一些能让自己高兴的事
2.改变思维方式,消除灾难化情绪
3.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为自己留好退路
4.自我接纳,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
5.承认个人、他人和世界的不完满
6.利用自控力抵制恶习,迫使自己去完成已经做出的决定,抑制自己与正面目的背道而驰的行为
7.从最小的坏习惯开始改变(将每天必须完成的一件事和必须拒绝的一件事列成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