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请谨慎唠叨

2021-05-11  本文已影响0人  沈小吖

昨天刚过完母亲节,各个平台都在大力宣扬母爱的伟大,各自还晒出送给母亲的礼物。这个世界上谁也代替不了妈妈对孩子的爱。

前一天在微博视频里看到一则新闻“南京,一位12岁的男孩半夜离家出走打车回老家去妈妈的坟墓上看看.....”当妈后看不了这些新闻,看完让人心酸。想想男孩的世界没有妈妈的爱是多么的痛苦无助。

母爱虽然伟大,但在爱的过程中需要懂点心理学,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别爱错了毁了自已还害了孩子。

最近在读的一本书启发很大,把这份启发与大分享一下。

《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这是一本心理学书。幸不幸福,开不开心,快不快乐,健不健康都需要有健康的心理才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和自我关系。

唠叨中本没有爱

谁都知道在一个家庭中大多数是妈妈最爱唠叨。有数据研究表明:女性平均一天要说2万多个字,而男性往往只是女性的一半,通常男性在工作中把当天该讲的话都讲完了,而女性恰恰相反,每天回到家女性才开始说话,那2万多字的话要在家里说完,想想不唠叨是不可能的。

母亲天生就是唠叨家。家里任何琐事大大小小都需要女性来操持,尤其是在养育孩子时期女性对孩子的爱不得不唠叨。

首先给大家分享书中的案例。

一位父亲给作者打来咨询电话,电话中表明父亲害怕儿子。妻子在孩子15岁去世,养育孩子重担落在父亲身上,父亲对孩子管教非常严厉经常唠叨孩子甚至打骂,无论儿子做什么腹父亲总要唠叨几句,大学毕业儿子连续找了几分工作都不如意父亲又开始唠叨儿子。

几天前儿子科突然手握着棒球棒闯入父亲卧室,威胁父亲并打了父亲一棍子并对父亲说今天是第一次先打一棒,要把父亲在儿子身上做过的事如数奉还。

为什么会这样呢?

儿子说小时候每天都被父亲打骂,一直以来都很愤懑。现在要做求职准备,但总想起以前的事,以至于什么都做不下去。他说要是能打父亲一顿,或者像父亲以前对待他那样,对父亲进行挖苦、责备、和谩骂,自已就能好受一点儿。

看完这个案例我进行了深反思。父亲的唠叨本是出于对儿子的爱没想到在儿子心中却是这样的一番感受,对儿子心理成长造成极大的伤害。

在育儿路上我们应该少些唠叨,多听听孩子内心的想法。

诸如“你这个样子,以后还能干什么”,“你怎么还这样,你能不能有点儿长进”这些话不要在对孩子唠叨了,本出于好心却不曾想这些话出口会伤害孩子。

明明是为了孩子好,才做了尖锐的批评、告诫和忠告,对方不领情,反而会将其当作烦人的唠叨。这是一片好心却伤害人的情况,在我们周边时常发生。

为了不伤害孩子,在育儿路上我们需要读点心理学以此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