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学会提问》读书笔记5——这些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

2017-10-14  本文已影响0人  蘑菇均

这篇文章主要讲如何判断证据的可信度。首先需要引入一个概念:事实性声明。

事实性声明

所谓事实性声明(事实断言),是指信息传达者想将某些看法当做“事实”让我们来接受。这种事实性声明可能以结论、原因或假设的形式出现。比如“经常食用燕麦会降低患癌症的危险”,这就是以结论形式出现的事实性声明。作者希望我们接受经常使用燕麦能降低患癌症的危险的这个事实性结论。但是,作者这个结论真的就合理吗?可信吗?

面对事实性声明时,你需要问“我为什么要相信它?”、“这项声明需要证据的支持吗?”“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

当然对于多数声明来说,是很难确定它们是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尽量寻找更多可信证据来判断声明是否有依据、是否更接近“事实”。当一个声明的证据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我们可以信赖它的程度就越高,我们也就越可以称这个声明为“事实”。

那么如何判断事实性声明的可信度呢?作者提供了下面的方法论,就是养成提问如下问题的习惯:

接下来主要讲讲如何判断证据的可信度。

证据的可信度

首先我们看看哪些情况下会认为事实性声明是可信赖的呢?作者列举了三种情况:一、声明是众人一致认同的常识,如“跑步可以减肥”;
二、声明是某一个有充分理由支持的论证;
三、传达信息的人为其声明提供了可靠证据,或者我们知道的其他证据能支持该声明。

文章中主要考虑第三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对各类型的证据进行分析,来判断证据的可信度。

一、直觉作为证据

当传达者说“常识告诉我们”或“我感觉这是真的”,那么他就是在用直觉作为证据。所谓的直觉,就是我们相信自己对某件事有直接的洞察力,却不能有意识地说出理由的过程。

直觉并不是完全不靠谱的,比如当有个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在飞机排队起飞时候凭直觉感到飞机有点不对劲,我们很可能非常赞成对飞机做进一步的安全检查,然后再起飞。但是由于直觉属于非常个性化的,依赖于无意识的加工,反映了强烈的偏见。因此,我们必须警惕单凭直觉证实那些事实声明。当遇到依赖直觉的事实声明,我们需要查明其有没有其他类型的证据来证实。

二、把他人的证词作为证据

也就是利用一种特殊类型的诉诸个人经验的方法来说服别人相信它们。比如通过引述具体当事人的话,尤其是名人的话,来说明某一个想法或某一个产品时好时坏,或那些非比寻常的事情确实发生过。

在遇到这类型证据时,我们需要对提供证词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兴趣、价值观、偏见等有更多的了解。否则就不必在意这种证词。

三、把权威意见作为证据

也就是信息传达者通过专家意见来为他的声明辩护,专家一向被认为对某个既定主题要比我们绝大多数常人知道得多。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往往相信权威或专家能够获得确切的事实。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权威的意见也会常常犯错误。

作者建议当持论者诉诸专家意见时,我们需要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相信这个专家呢?”。具体可以如下思考:

四、把个人观察作为证据

虽然个人观察通常都是有价值的证据来源,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它们并不是无偏见的“现实的镜子”,我们“看到”的和报道的东西,都经过了一系列的价值观、偏见、态度和期望的筛选。所以当个人观察被用来支持有争议的结论时,我们也必须通过其他观察者来进行验证,或寻找其他证据来支持该结论。

五、把科学研究作为证据

科学研究是一种以大量观察资料为依据,并且常常具有特殊分量的一种权威意见。由于科学方法强调可验证性、控制和语言精准,所以在操作恰当的情况下,科学研究是最可信的证据来源之一。

但是由于科学研究的质量参差不一、研究结果可能会随时间发送变化以及受到研究人员个人因素影响等等,使得研究结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作者提供了如下评价科学研究的线索:

六、把典型案例作为证据

案例与科学研究相比,前者更加着重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通过对一个或几个特殊的个体或事件进行详细的描述来支持结论。

案例往往是生动、详实的,很能感染我们的情绪,并转移我们的注意力。面对案例时,你应当提醒自己:“这个案例是否典型呢?”“能不能找出有力的反面事例?”“该案例在表述上有没有偏差?”

七、把类比作为证据:

传达信息的人常常将他们熟悉的东西与相对不熟悉的东西进行类比,依靠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来证明某个结论。认为假如这两者在某一方面是相似的,那么,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是相似的。

在科学的、有逻辑性的推理中,类比往往非常有用。不过,类比推理也会具有欺骗性。所以要评价类比的好坏,需要抓住两个因素:1、从多个方面比较两种事物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2、相似性与差异性之间的关联。

因为任意两种事物之间几乎都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仅仅因为两者相似就进行类比推理并不可信。当被比较的两种事物之间存在与论题有关的相似之处,但没有与论题有关的差异时,这样的类比才是强有力的。一切类比都试图阐明事物潜在的原理。

总结:

当作者提出一个理由来支持他的结论时,你需要对那些支持结论的证据进行考察和核实,弄明白为什么这个理由值得你信任。如果作者能够提供更可信的证据来支持理由,进而为结论提供更可靠的支持,那么,你可能会更愿意接受他的结论。

注:文章主要参考《学会提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