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5在家爱与陪伴04
2020-03-15 本文已影响0人
天牛and恩恩成长记
第一次参加线上爱与陪伴,紧张又好奇,预备会结束,匡老师说不用马上决定陪伴对象,中间空隙长,有变化是可能的。
按之前的计划是准备通过视频的方式陪伴我的妈妈,预备会结束,到客厅问二姐今早的早餐“三明治、粉葛羹”味道怎样?非常自然地将陪伴对象调整为:因为疫情已经单独和我朝夕相处36天的二姐。
她是一名骨科主管护师,近段时间要陆续统计科室“新冠知识”情况,发出的接龙格式,总是会乱。看到她为之着急,我想直接帮她调整。觉察了一会,我没有马上帮她直接处理问题,而是在旁边看她先摸索,当她提出需要我协助时,我给了她两种接龙工具,根据群人数和统计要求不同分别使用,收集效果明显。
我们先在自己家人群尝试使用,我提出可以用手机录屏功能,把使用说明录制发到他们科室群,以后工作更方便。她接受了我的这个建议,并在她的鼓励下完成了两个不是很完美的微信接龙工具小说明。
通过一个多小时的非正式陪伴家人,感受与去医院或老人院陪伴临终人士不一样:
1.因为陪伴,我愿意去学自己不常使用的录屏;因为陪伴,我愿意展示自己不自信的作品于他人;因为陪伴,我愿意接纳不完美、经常焦虑的自己。
2.陪伴家人的服务质量会直接显示:例如我觉得很简单的办公技能,对于学护理的二姐就比较困难,“三不”不容易,更多需要接纳和同理;
3.不能将个人认为好的方法强加于他人:例如我觉得这样编辑文字便于理解,其他人看到会觉得一目了然,但我根本不了解二姐科室人员情况,习惯方式,让她立刻采用我日常工作擅长的方法,更像在教育他人。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人,然而并不一定是他人所需。
4.把爱带回家,时时觉察自己言行,认可接受家人的一切现状,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