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作品小品之《百年孤独》
“现实是如此匪夷所思,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无论诗人或乞丐,战士或歹徒,都无需太多想象力,最大的挑战是无法用常规之法使别人相信我们真实的生活。朋友们,这就是我们孤独的症结所在。”
——引自《拉丁美洲的孤独》,马尔克斯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说。
《百年孤独》《百年孤独》原版书名为《 Cien anos de soledad 》。西班牙语的soledad同英语的Solitude,不同于偏向于情感上的loneliness,solitude有与世隔绝,地处偏远的意思。
正如马孔多,远离这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布恩迪亚家族在这里自恋般的生生不息着,但最终无法抵抗命中注定的诅咒:家族后人被蚂蚁吃掉,家族存在的印记被狂风抹去。
也正如拉丁美洲,几百年殖民、后殖民的历史,想必上演了无数疯狂与激情的血泪史,但除了足球、毒品、狂欢这些标签化的印象,我们还对他了解多少?虽与世界最繁茂的文化中心只有一海之隔,在我们的脑海里却是那么模糊而神秘。
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就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缩影。
标榜着世界最先进文明的欧美人给拉丁美洲带来了什么?除了血腥贪婪的殖民史,还有“枯枝败叶”(后来成为马尔克斯的第一本小说的书名,用以指美国的商业文明给拉丁美洲的人文带来的破坏),拉丁美洲的人民希望可以长久主宰自己的命运,但就像布恩迪亚家族的人一样,发现自己被诅咒的命运早已注定。
马尔克斯的精神导师威廉•福克纳曾说:
威廉·福克纳“人之不朽不是因为在动物中惟独他永远能发言,而是因为他有灵魂,有同情心,有牺牲和忍耐精神。”
“诗人和作家的责任就是把这些写出来,使人记住过去曾经有过的光荣——人类曾有过的勇气、荣誉、希望、自尊、同情、怜悯与牺牲精神——已达到不朽。” ——福克纳
马尔克斯通过对书中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塑造,寄怀了自己对于故土故人的深切之爱。
这本书虽然在豆瓣的TOP250好书榜上列居首位,但常常会有人抱怨这本书难以看下去,很大原因是历代人物的名字重复,在阅读时非常容易混淆。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就是每当家族中出现一个新的成员,就把名字记到家谱树中(虽然名字有重复,但还是有所区别),以后再出现这个名字的时候,查看一下家谱就能对得上号了,建议不要从网上下载,而是自己亲手写一下家谱,这样印象才会深刻。
书中最主要的人物—布恩迪亚上校可以说是马尔克斯的思想映射(当然这个人物的原型综合来源于马尔克斯、马尔克斯的外公、玻利瓦尔、以及哥伦比亚独立战争中的传奇人物—乌里韦将军,更多人物原型的分析总结可以参见我写的《活着为了讲述》读书笔记)。
上校是一个孤独的人,此生尝尽了各种孤独。离乡远征的孤独、战败逃亡的孤独,极端权力在追捧中的孤独,纯真理想在世俗中破灭后的孤独,荣耀过后重归寂寥的孤独。
这也是一大家人热热闹闹的孤独,家族的奥雷里亚诺一支总是在试图对抗、改变这个世界,可惜天不遂人愿,阿尔卡蒂奥一支则总是做出疯狂的行径(我理解成本土人和殖民者对美洲政治文化的双重影响),而家族的女性则是默默的将这个家族支撑连接起来。
历史可以抹去,但精神长存。即使这片土地已经遭受和正在遭受着各种(迟早会被人遗忘的)苦难,但他们这种如布恩迪亚家族女性的生生不息、男性对生活的热烈激情已经留在了他们的血液中,并将永远传承下去。
马尔克斯也说到:
“爱真的存在,幸福真的可能,那些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也终于永远地享有了在大地上重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