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二八七)
学习《伤寒论》第294条
(原文)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试分析如下:
手足厥冷是怎么回事呢?是由于寒气过盛损伤了人的阳气,或人体真阳亏损,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所致。厥其实就是没有阳气,没有热力循环而言。此时他“但厥无汗”,就是说见到他手足厥冷,全身无汗,在这个时候该不该用发汗的方法给他治疗呢?
叫我回答的话,这要看他平素的体质和他平素所患的疾病而言。
这里仲景告诉了我们他患的是少阴病。少阴病该不该发汗呢?我看也不是绝对的。这里说不是绝对的,是说有些少阴病是可以发汗,有些少阴病是禁止发汗的。
按我来说假若是寒盛伤阳的少阴病是可以发汗的,因为他真阳未亏。而以真阳亏损所致的少阴病是禁止发汗的,因为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来讲,“无阳则阴无以生”。没有阳气的作用,阴液也是无法产生的。所以在此阳亏阴少的病理状态下,可以说是根本无汗可发的。
但一个愣头青医生对一位真阳亏损的少阴病患者,也不仔细的诊断把脉,在不该用发汗的情况下用了发汗的方法,这简直就是“强发其汗”。
强发其汗会导致什么结果呢?是不是因为该患者阳亏阴少,无汗可发,就发不出汗了呢?
问题可不是这么简单,该患者虽无汗可发。但发汗之药其气上行而性多慓悍,它进入体内后可是要发挥它的作用的,它可不管你有汗无汗。
发汗药多辛温走窜,每易伤津动血,若无汗可发,自会扰动血行。况且发汗药有扩展血管的作用,血管扩张就容易破裂,破裂就会形成出血。张仲景所用的语言是“必动其血”。
这血管破裂后的出血具体出到什么地方了呢?张仲景年代可没有现代检测器材。
故仲景说“未知从何道出也,或从口鼻,或从目出”。你说此时该患者的情况危险不危险呢?他本少阴阳气衰微手足厥冷的一个病人,现在又出现了阳络损伤血上溢的问题。
他原本真阳亏损,脉沉微细无力,使阳气无力达于四肢手足,出现手足厥冷,这种情况本就是“下厥”;现在又由于错误的治疗强发其汗,致使上边阴血损伤而阳络出血,这即为“上竭”。
阳亏阴损,“下厥上竭”,其病此时已到了很难治疗的程度了,故仲景最后说“为难治”。
下面附我在《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中看到的一则病例,分享于此,以期共同学习。
1963年,我(刘渡舟教授)在太原带实习生时,有一次会诊一名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蛋白尿,已无尿,鼻经常衄血,恶心呕血,手、胳膊、腿、足胫皆发凉,周身浮肿,脉沉欲无,舌胖大苔白。这就是《伤寒论》的下厥上竭。病人手足冷,脉沉微为阳气虚,鼻子出血,为阳不摄血,为上竭。西医称之为肾病到了尿毒症阶段。下厥上竭在临床可见于肾炎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也可见于全身出血,最早可见于舌上瘀斑。
网络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