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吃亏,是好事吗?
孩子能吃亏、能忍让,究竟是不是好事?
要看孩子的本心如何。
如果孩子在吃亏时,自己内心并不觉得委屈,而是很坦然,很淡定。那这是好事,孩子未来可能会拥有很大的格局。眼下的种种吃亏,也只是在大人的价值判断下来衡量,而对孩子的眼下和未来来说,这些吃亏都是福。
如果孩子遭遇种种吃亏时,感到很憋屈,很难受,那这样的吃亏就不是好事儿了,至少不完全是好事。
有些孩子在与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尤其是和在年龄、身体、心智方面有压倒性优势的伙伴交往时,为了不想失去伙伴,而选择一味的顺从、甚至是讨好。从好的方面看,有爱交朋友、与人为善、没有因为自己吃亏而封闭自己不交朋友等等积极的一面。
但是如果任其发展,不加以合理的引导,孩子可能会向胆怯委屈、讨好逢迎、甚至奴颜卑膝的讨好型人格方向发展。成为一只任人摆布的小绵羊,毫无尊严可言。
因为即使是在小朋友的世界中,有一些吃亏也超出了单纯游戏玩耍的范畴。极端严重的情况下,在处于优势一方眼中,劣势一方的价值仅仅是可以随时使唤,不想使唤时就可以随时践踏、抛弃对方的诉求和意愿,以最大程度的满足自身的优越感和掌控感。实际上在这二者的关系中,没有任何平等、友爱、互助这样的友情底色。
一般被控制的一方平时没少受到过排挤和打压,或许还有被优势的一方撺掇其他的小伙伴一同来排挤打压的情况,或许也时不时得到了一些小恩惠,因此就会被牢牢控制,死心塌地。
另外被控制一方也有不敢和不会的因素。不敢是因为在年龄、身体、心智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故而在气势上就输了一头,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的真正意愿和诉求。不会,是因为在心智上还无法与之抗衡,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应对办法,所以只好选择这种一味顺从的方式, 以求获得某种“和谐”的局面,让自己相对安全一些,哪怕是表面和暂时的。因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哪怕是小孩子。
如果要避免孩子发展成一味委屈自己、无底线顺从的绵羊性格。那就需要引导孩子在与伙伴的交往中从单方面的、无底线的顺从向交换、共赢、合作的方向转换。
另外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尊重,不要让孩子失去安全感,从而使孩子被迫从别的地方,通过别的方式去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