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宇宙的开发与历史剧的消退

2018-09-03  本文已影响33人  霓衣风马

看到有人黑《如懿传》:把乾隆皇帝的白月光富察皇后写成那样,一点都不尊重历史!禁不住觉得好笑。想到之前郑晓龙导演谈《甄嬛传》改编时,最让他得意的点就在于将一个网络虚构小说安放在了清雍正皇帝的后宫——一个历史上发生过的真实空间。

似乎好像可以得出某些结论,宫斗剧这种剧情模式和历史逻辑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正如郑晓龙一直为《甄嬛传》正名——我们想用这个故事来批判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所以你看,甄嬛最后的结局似喜实悲。

然而别忘了,同时期的“雍正”皇帝可是大红人,也是轧戏小能手,《宫》《步步惊心》到处都是他的身影,然而为什么《甄嬛传》却脱颖而出,成为了当时内地当之无愧的剧王,一把火烧到了现在,连自己儿子乾隆帝后宫也被接连开发出来了两大平行宇宙?(雍正、乾隆这两位皇帝可真是为了后宫操碎了心,这大清能不亡吗)

或许,答案还在陈建斌的“雍正”身上。

因为他的皇帝更深情、更帅气、更霸道总裁吗?恰恰相反,他所饰演的雍正更无情、更残酷、更让人惊悚。陈建斌开创了一个新的皇帝形象,他在后宫剧中所承担的位置,并不是郑晓龙曾言的“压舱石”,反而是权力中心的空洞和不见底的深渊。

而与其同时的另一面,是甄嬛的反败为胜,一步步迈上权力的巅峰的“爽感”,正如我之前室友所言,我就喜欢看熹贵妃回来复仇的桥段。这才是宫斗剧的真正秘密所在。

迫害——反击——迫害——反击——迫害——再反击……围绕的皇帝——这个无情虚设的帝位——所进行的永动机似的循环是一切宫斗剧的套路。手段有多毒辣,复仇的快感就有多爽。而在这样的快感循环中,某些意义上,皇帝必须无情,必须是“大猪蹄子”——现在就连这个词现在也充满了温柔的戏谑。

其实《如懿传》前两集的“不好看”并不是演员如何,反而是导演试图在前两集让如懿与皇帝真的有些什么纯真感情——曾在前作《甄嬛传》中占据了不少篇幅的内容,对今日观众来说已显得累赘。

在网友制作的清宫人物关系图中,热衷于找梗的网友将《还珠格格》、《步步惊心》、《宫》等多部清宫剧放置其中,将不同平行世界的角色连在一切,相互指认,总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某些程度上,开发“清宫宇宙”已经势在必行,如果能搞定版权的话。

那么在开发之前,哪些曾经的大剧应该被剔除在外呢?总有一些剧看起来有些格格不入。比如同是雍正皇帝的《雍正王朝》,还比如有一些宫斗色彩的《少年天子》,以及那部“歪脖子树”史诗《康熙大帝》,它们明显不是后宫,而是前朝的事,是关于“历史”的诉说。

看到这就有些明显了,怎么好像这些剧现在都消失遁形?

但是如果说,真的要拍“清宫宇宙”的话,将这些剧纳入反而更有意思。想象一下剧情:清朝建基未稳,仁厚的顺治帝不忍满汉之争的残酷,终于出家;继任的康熙帝意气风发,施展宏图,文韬武略,稳定版图,开创伟业,终于把江山坐稳了;而雍正却孜孜不倦于盛世之中的弊端改革,殚精竭虑,力图除弊,却不想后院起火,遭后宫毒害;到了乾隆就热闹多了,生在温柔窝,肯定以为历史终结了,大清基业永固了,于是各色的格格出现,农家乐审美扩张,和珅成了香饽饽,纪晓岚也开始奉承了,终于把大清——清宫剧好像还没演到这个部分。

在《甄嬛传》大火之前,重新翻拍的四大名著纷纷折戟,人们纷纷在网上质问:为什么我们只能回到以前,翻拍四大名著这样的老作品,好像我们就没什么可拍了一样!

而更有寓言性质的一点在于,国剧的辉煌恰恰是从央视开拍四大名著开始的。历史仿佛构成了一个闭环,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史诗”气质终于散去。只留下仓皇失措待选的妃嫔们,拔剑四顾,除了铁血与残酷,除了冰冷的权力循环之逻辑,再难触到历史的气息。或许,她们唯一的期待是今晚的牌子能被那个无情的虚位选中,好为他诞下皇子,好使——江山永固,福寿绵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