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从专业的角度定位教的有效性

2021-09-26  本文已影响0人  淡泊行走

        怎么从专业的角度定位教的有效性呢?我想最核心、最本质的定位就是发展。有效教学意味着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这是新课程对教的有效性的定位。我们该如何克服有效,如如何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

        我们要来梳理一下这种形式化和无效化在新课程改革中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无效和低效教学的一些主要表现:第一三维目标的割裂,第二,教学内容的泛化,第三,教学活动的外化。第四,教学层次的低下。第五,预设与生成的冲突对立。

        我们先来说第一  三维目标的割裂。我们前面一再强调新课程的发展观追求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整合及统一,现在教学当中出现了三维目标的割裂。比如,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但是知识技能是基本的,如果离开了学科和知识,为过程而过程。为方法而方法,那么这个过程,这个方法就没价值了,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贴标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不是从教材内在去提炼升华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或者说不是从师生互动教学当中去捕捉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是游离于教材之外。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这肯定是没有多少教育意义的。我们知道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但它是弥漫式的,渗透式的,它不是孤立的,在教学的某个阶段某个环节进行。

        第三点实际上也是传统教学的表现,及依然只关注知识的授受技能的训练,当然这是有很多理由,很多原因的。比如:一方面是对三维整合的理念领会的还不是很到位。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对三者整合这种教学还缺乏有效的经验。缺乏实施的能力,实施起来呢,顾此失彼,不像以前的教学,目标是很单一的,知识技能是非常清醒明确的,所以每一节课教完以后,教师都心中有数,我这个讲完以后呢,哪些知识点掌握了哪些技能点呢?现在要求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时候呢,会顾此失彼,从而出现无效和低效。

        第二,教学内容的泛化。新课程有个很突出的亮点,就是强调课程资源,强调老师要有课程意识。我前面也提到过新课程在老师身上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吧?不再只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在教学当中非常注重向课外、向生活拓展延伸,甚至跟其他学科儿进行相互的渗透和关联,这是很大的一个进步。但是,这有可能出现教学内容的泛化不集中、重点不突出等问题。突出表现在,第一,各学科味不浓,语文课说不定变成了历史课,变成了思想品德课等等,学科味不浓,教材受冷落及一味地向课外拓展延伸,学生对教材都没有搞清楚、搞透彻、搞透彻,你却盲目地。找其他材料盲目的补充拓展,把教材抛在一边,各门儿学科都有其特有的价值,教材应通过挖掘学科本身的特点、价值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前面讲的促进学生发展,这个发展是要通过各个学科儿体现学科自身的特色进行的,包括前面提到的三维目标的整合,也要体现学科特色,你不仅要结合你的学科特点,还要结合学生年龄阶段的特征来处理三维目标,处理教材,否则教学内容就可能泛化,过多的联系生活实际。牵强附会的理解,牵强附会的理论联系实际,还有过多的情境创设等等花架子搞得很多,实际性的内容却很少,造成低效甚至无效。这里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