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读书

《探寻记忆的踪迹》:情绪记忆,你的记忆塑造你的人生

2021-07-28  本文已影响0人  情绪力研习社

作 者 | 林 语

2273 字

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经历过无数的独特事件,但能够回想起来的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

有些拼命想要记住的事情,总是过目就忘,比如考试前的突击背书,登台前的临时抱佛脚。

而想要忘记的事情,却又总是念念不忘,时不时就跳到脑子里,比如不想面对的遗憾,无法释怀的痛苦。

为什么记忆总是跟我们唱反调,又完全不受个人意志的控制?

记忆研究领域丹尼尔·夏克特教授在《探寻记忆的踪迹》一书中揭示了记忆的奥秘。

01  不同人的记忆中有着不同的生活

上周和朋友一起吃饭,聊到2年前和“室友”一起去西藏的事,他们刚好有此计划,顺便跟我们取取经。

当听完我和“室友”的分享,对方不禁反复询问,“你们真的是一起去的吗?”

在我的记忆中,出现了火车上遇到的藏族小女孩,布达拉宫门前单腿朝拜的男子,以及雅鲁藏布大峡谷脚下那个雪崩的故事。

而这些,在他的记忆中通通都没有。

他记忆中的画面则是,驱车驰骋在林拉公路上的放飞自我,以及在羊卓雍措盘山路上的惊心动魄。

很多时候,对于日常生活的环境,即使我们有过共同的经历,不同人记住的画面往往是不尽相同的。

我们平日里所说的“回忆”,其中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回忆感”,也就是当回忆起这段往事时的切身感受和主观体验。

心理学家恩德尔·图尔文认为,这类回忆属于一个特殊的记忆系统:情景记忆

对于回忆者来说,回忆是心灵的时光之旅,意味着重新体验过去的某种经历。

书中指出,当我们回想一段特定的经历时,会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

当下的状态以及以往信息的存储状态

哪怕回忆的内容支离破碎、模糊不清,回忆的人也确信它或多或少对应某件事情,是事情发生后留下的些许印迹。

同时,回忆者本人确信该事件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比如,你如果觉得自己不够自信,也许会回忆起过往中那个不被认可的瞬间,进而确信这两者之间的因果关联。

在这个记忆系统中,回忆的人和回忆的内容是紧密相连的,让人能够有意识地回想构筑自己人生的独特经历。

02  挥之不去的往事中,都夹杂着无法释怀的情绪

任何留有记忆点的事情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很多时候,与其说我们记住了事件本身,倒不如说记住的是事件引发的情绪和感受。

初中的时候,周末骑自行车去参加补习班,有一天下课时刚好下起了雨,我没带伞,只好冒着雨飞奔回家。

我至今都忘不了,那天回到家时父母的态度。

母亲坐在那里哭,而父亲告诉我,“你赶快去劝劝,为了接你没接到在那哭半天了”,我当时一脸茫然。

后来知道,母亲那天去进货,怕我挨雨淋,特意多借了一件雨衣绕路去接我,但因为没有手机,还是错过了。

母亲独自一人冒着雨、驮着货,途中还要抬着自行车横跨一段铁轨,结果货翻了,车子也倒了。回到家,母亲委屈地哭了。

我不知道,母亲是因为没有接到我哭,还是因为一路上的窘迫与无助,也许都有吧。

知道了这件事我心里五味杂陈,我很感激母亲为我做的事,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我心里也有委屈。

我本以为,被浇成落汤鸡的我,进门能够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心疼,可是砸到我头上的却是要我为母亲的情绪负责。

我很意外,为什么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我的记忆中可以留存这么多年,我想,是跟情绪记忆有关。

1984年的一项研究中显示,让人们回想三件印象最深刻、最生动的记忆,大家回忆的内容几乎不包含任何国家级新闻;相反,他们回忆的都是些非常私人的、带有浓重情绪的事情。

书中指出,情绪性创伤最能体现记忆的力量。

很多遭受过巨大创伤的受害者毕生都无法忘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灾难。

1977年,哈佛大学两位心理学家罗杰·布朗和詹姆斯·库利克提出闪光灯记忆

从一场大火中死里逃生,遭遇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在纳粹集中营经受数年的虐待,令人心惊胆寒的战斗经历等。

他们认为,新奇而令人震惊的事件会激活大脑特殊的记忆机制——“现场快摄机制”,像照相机的闪光灯一样,现场快摄机制将震慑人心的情景永远地固定下来。

研究结果显示,创伤性情绪记忆既准确又持久,事件所具有的情绪意义,是它们被牢牢记住的重要原因。

这些带有情绪色彩的记忆,可能是刻骨铭心的伤痛,也可能是永生难忘的美好。

03  对自我的信念,取决于你记得怎样的过去

电影《美丽人生》是一个发生在纳粹集中营的故事。

当年幼的儿子因为犹太血统和他一起被强行关进集中营时,作为父亲他深知,与饥饿、恐惧和恶劣的环境相比,小男孩的心灵蒙上阴影才是无法挽救的事情。

为了保护年幼的儿子免遭情绪性创伤,父亲用伟大的父爱,为儿子构建了一场特别的人生“游戏”。

小男孩自始至终相信这只是一场游戏,获得胜利可以赢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回家,因此开心地享受父亲为他设定的每一个游戏规则,饱含着美好的期待渡过了在集中营最悲惨的日子。

心理学家认为,在我们接收的所有信息中,得以保存的经验碎片,是回忆过程中重建往事的原材料,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转化为记忆的程序,称为“编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具有某种含义的事物比没有含义的更容易让人记住。

你一定记得某些特定的日期,比如,重要他人的生日,或是你和伴侣的纪念日,因为有了特殊的意义,让你记住了这些普通日期。

我们的已知信息在塑造我们如何选择对未知信息的编码。

当你的记忆碎片中,都贴着惊喜、好奇、有趣这样的标签,这段回忆是美好的,而你会带着这些美好去塑造人生,这也是电影中的父亲至死守护的。

我们对于自我的信念,往往取决于我们记得怎样的过去。

我至今仍感谢初中的第一位班主任老师,当年他在我日记本上写下的一段评语,“任何一个再坏的老师都教不坏你,你的成功取决于你自己”。

我想,这是他送给我的“美丽人生”。

延伸阅读

《探寻记忆的踪迹》

[美] 丹尼尔·夏克特(Daniel L. Schacter)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华章心理

我是林语,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