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士隐在第一回出场有何玄妙之处?
![](https://img.haomeiwen.com/i6728188/8d1588b1bbfb6ee2.jpg)
《红楼梦》中的谐音是一大特色,书中的人名、地名,甚至是花草树木的名字,每个名字按谐音都有寓意,单从命名来说,这么多名字都一一斟酌、考量,曹老功力可见一斑。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这是“甄士隐”名字的由来。
为什么作者要把甄士隐安排在第一回,而不是后面再出场?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巧妙之处。
一、幻境、梦境与现实的无缝对接
先来看看书中甄士隐的出场之前的描写。在甄士隐出场之前,通过一僧一道和石头的对话,交代了“通灵宝玉”的由来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幻境,在交代完这些幻境之后怎么办?如果一直以幻境的形式写下去,那就成了玄幻小说了。
为了解决“幻境”这个问题, “甄士隐”这个人物就应运而生。同时以谐音把真事隐去,进一步明确小说的真实性,可谓一举两得。
第一回通过“甄士隐”的白日梦,巧妙地把“幻境”变成了“梦境”,变成“梦境”还是不够真实,于是作者进一步把“梦境”现实化了,一声霹雳从梦中惊醒,梦里的“一僧一道”在现实中缓缓走来,完全不显得突兀,转折得非常自然。
反过来看,如果没有甄士隐这个人物,怎么把幻境切换到现实,还真想不出好的办法来。
二、以小见大,一叶知秋
第一回不直接写贾府,而是先写甄家,目的就是以小见大,步步深入,读懂了第一回,也就理解了全书的主旨。
甄家是地方望族,其唯一的女儿被拐卖,同时被隔壁葫芦庙的一场大火殃及,本该美满幸福的家庭,在弹指间烟消云散。
接着又借甄士隐投奔岳父后情景,把世间人情冷暖,刻画得淋漓尽致。
相对于甄家这个地方望族,贾府却是天下公认的望族,通过对小小甄家的兴衰,为后续贾府兴衰做了一个完美的铺垫。
什么花柳繁华地,什么温柔富贵乡,只需一场小小的“火”,便可毁灭。贾府的衰败与甄家的败落殊途同归,最终都是一场空。
三、影射伏笔
以甄士隐的出场,引出贾雨村,这就把本书两个重要的姓氏说明了,一“甄”一“贾”,亦“真”亦“假”。
“甄”影射到了江南甄家,“贾”影射的是贾府,说到底,其实“江南甄家”和“贾府”其实就是一家,作者通过“甄士隐”这个名字就是告诉我们,后文写得越假,其实就是越真,只是碍于某种原因,不得明说而已。
甄士隐同时也影射了贾宝玉,可以这么说,甄士隐就是普通版,贾宝玉是贵族版,二者最后都是落得出家。当然,也可以这么认为,这两个人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一个是旁观者,一个是亲历者。
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出场没多久就出家了,后续戏份也不多,但他就像一面镜子,透过他看到了贾府的众生相。
甄士隐对《好了歌》的注解,就印证了这一点,这首注解把贾府一干人等的终了结局都埋伏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