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本善之“本”

2022-11-09  本文已影响0人  DJ大队长

孟子说过:“人性本善”,这是儒家中的一点,我们来看看它曾经的对话

公都子曾经非常疑惑,他跑去问孟子:“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

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事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叟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公犊子的疑惑就是,告子说:“性无善,无不善,是环境决定的。”有善有恶是天生的宿命。孟子说:“性本善”,这两个观点有什么不一样呢?而孟子的观点则是人性本善,意思就是,人的本性肯定是善的,但是这种本性之善被某种东西遮蔽了!这是孟子带给大家的观点!

孟子曾提过四端这个观点,而这里面有些长,其中,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呢?就是人没有了恻隐之心,那么那个人的善就被遮蔽了,并不是像荀子说的性本恶,而是因为这个没有了恻隐之心。而孟子还说过“四端之心,人皆有之”,那既然都已经这样了,那么,为何还要扩而充之?首先扩的是什么?或者是横向与纵向,也就分别是知识面和深度。而班里有一个同学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就像一颗宝石,宝石闪闪发光,不经常擦拭的话,就会蒙上灰尘,宝石就没有办法闪烁了。所以扩而充之,经常去修炼学习,以保证人本性的善不会被遮蔽!这也就是孟子要表达出的本意,这种方法也可以带入到治国之方中去使用,天下者则会因此皆为善人了!

那么“苟不充之”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首先,我们分析一下,苟不充之当然会使“善”缺失了价值维度,人本性中的单也有可能会因此被遮蔽,后果会极其严重。整个社会都是那种风气,那绝对想象不到。

那么,这个性本善之本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应然的,我们再把话题转回性本善的论述。告子的这个说法从原文中可以看出,那就是环境决定论,也就是说,环境会决定人的善恶,比如说,如果人们生活在商纣王的那个朝代(这里只是举一个暴君朝代,并不是针对一个君王),那么,在当时的暴力因素影响下,人们都会变得非常好暴;而如果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尧舜禹那个时代,也就是明君的时代,那么大家都会变得非常好善,这也就是所谓的环境影响一切。这就是环境决定论,但是这么说真的合理吗?那请问王子比干、周文王姬昌等这些人都去哪了?也不可能去吃干饭的呀!所以这个说法肯定是不成立的,之后,公都子觉得,一个人本性不善,那只能是宿命的问题,哦?举个很夸张的例子吧!刘邦,我们都知道,黑社会出身。在当时进咸阳城的时候,他贪图享乐,但是张良这么一劝,他人不在这么做,额,我们就且把他的贪图享乐当做不善,而张良这么一劝,他便把被遮住的本性之善露出来了。所以这肯定不是宿命的问题,所以公都子的说法也不成立了,通过以上两点变可以证明,孟子说的话是对的,人性本善,一定是合理的,只不过人的本性之善,被遮蔽了而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