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真相
好吧,
准备死宅的女侠
为了对即将开始的朋友圈旅游大赛脱敏,
已经默默开始准备开刷两个美食系列视频、两部日剧、
并列起了上海国际美食体味清单。
毕竟,宅也要宅的精彩是不是!
其实主要原因是看见大长假,大家都在各种折腾,不甘心而已。
又讨厌出去之后的人挤人,和人挤人,干脆安心宅着。
至于你们这些凡人们。
想出去玩的就赶紧出去玩,
想宅着的就死宅着,
反正,到了10月9号,你们都会后悔哈哈哈!
回想起近些年的一些旅游出行,觉得很有意思。
记得去泰国旅游的时候,因为没有约朋友,又没有过出国旅游的经验,就报了一个旅行团。
我的朋友圈晒出来的是这样的:
然而实际上是……
那是我最离奇最郁闷的一次旅行,也因为后面果断的和跟团游say byebye了。
中国导游的势利、泰国导游的出言侮辱、暴发户的霸气、商人的冷静,嗯,对,我们还打了中国驻泰国旅游办的投诉电话,顺带还报了个泰国警(报了还是没报,忘了)。。。
又记得有一次工作出差归来的飞机,晚点得一塌糊涂。两个地勤被我们追问的没有了声,把我们一群引上了航空公司的大巴。把一飞机人拉到一小时路程之外市区中心的酒店去休息。
买的晚上9点到的飞机,这一晚点,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心情相当之暴躁。
自然不只是我,一整车人都是!
有烦躁不安跟男朋友聊微信的,有久未归家跟孩子在电话里道歉的,当然,还有向车上航空工作人员连声相问的,更有一个老太太惊慌发现:呀,心脏病的药没几颗了,要是今晚回不成家,这药就断了!
然而,怎么问,自然无果,这边的工作人员只能干着急。这鬼天气!
忽然窗外路过一个漂亮的公园,那是哈尔滨的出名景点。
有个老大哥洪亮的声音吆喝起来:“嘿,大家伙儿,现在飞机还在上海那头,我们急也急不来,就当是旅游了,别急,别躁!”
有人应了,打趣:“哈尔滨一日观光!”更多人开始嘻嘻哈哈,气氛轻松了很多。
“哎,这么想就对咯~~~~小伙子(对工作人员)你可记住了,这里面都是急着回家的人,有的还有急事,还有一个心脏病药没有了的病人。”
一番七嘴八舌,大家迅速达成一致,该休息休息,该看风景看风景,如果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没给个说法,组团要说法。
想想前面还是一群陌生不相关的乘客各自暴跳如雷,也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就切换到了旅游模式,人的适应能力真是神奇。
于是,这一次糟糕的晚点行程竟然像旅游一般。没多久之后就通知确切起飞时间,就更是愉悦了,像是一车旅游尽兴归来的人,满载而归!
旅游途中遇到的人和事也很有意思,有的人,15天,安然宅在一个古镇上不知所终,有的人,7天跑了4个省,匆匆而来匆匆去。
更有不少人,待着的时候,向往着路上,可是,在路上了,到了景点拍个照,“切,这有什么好玩的!”“哦……就这个啊!”回家想了一想,没啥好玩的嘛。
我是那种出门5天就觉得回家宅着好,然而一段时间不出门又躁得慌的那种人。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想要旅游呢?是看一下别人游记上拍的那张美图的地方是不是真的是那样美?哪个历史景点跟景区宣传图有没有还是想去听一听旅途上的故事?就像那个笑话一般,城里人赶到乡下去看油菜花,乡下人赶到城里去看建筑物。
也许是想看看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但更多是想丢开一下平时待习惯的环境和人事物,跳出熟脱的生活轨迹,找到生活的新鲜面吧。旅游途中的人们,总是更容易认识新的朋友,更愿意去尝试新鲜事物,更宽容的对待路上那些不爽之事。但是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中,又恢复到全副武装的冷漠防范模样。
也许旅游只是训练自己切换心态模式的能力吧。休假玩乐模式,琐碎生活模式。琐碎生活模式,休假玩乐模式。
我记得很久之前看过书中说的一段话,如果你心情很烦躁,最简单的方法是,举起双手,大拇指和手掌垂直,两只手拼出个长方形,透过长方形重新打量你所在的世界,会发现不一样的美。
有一次心情烦躁,竟记了起来,回想起书中的字句仔细揣摩,竟就平静了下来,此后便习得新技能,自以为乐。
后来和朋友们出去旅游多了,发现那些无论什么时候,都玩的痛快的,总是能把心情调整到度假,以旅游之心对待,甚至于能把旅游的愉快带回家;而那些玩的不尽兴的,则把平日里琐碎的烦躁铺满了旅途一路,想必回去也不会好更多。
如果把旅游和生活当做是一场场戏,那有的人则抛得开平时的繁琐,玩的投入,出戏,入戏,自然!
而再深点的境界,大概就是,能把人生当一个旅途一般来享受,把生活中的那些柴米油盐当做农家乐来体验了!
这大概就是,出世,入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