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谢你陪我成长的第七天!

2019-01-02  本文已影响0人  发了芽开了花
看着孩子的听写错误,一股无名之火冲上脑门。昨天晚上在家复习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错误,而且反复强调好几遍,叮嘱一定要注意,结果还是错了。

好吧!闭上嘴,手放在背后,防止自己做出后悔的事情。这是学习了情绪管理后大脑的第一反应,但实际情况是真的控制的不怎么好啊!虽然没爆粗口,没动手,但自己还是气的不行!

今天也试着用2W1H的方法,试着去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是WHAT?

回归到问题的本质,学习过的内容反复出错,或者这次对了下次又出错,问题到底出在哪了?

Google给出的答案:

问题描述:日常学习的时候总爱说懂了会了,给他(她)讲解知识的时候也都能明白,可是一到了做作业或者考试的时候就总是错漏百出,明明复习过的内容可就会反复出错,重新给他/她复习之后又会一点就通恍然大悟似的,明明很聪明的孩子,就是成绩不稳定。

问题表现:作业做题不认真,完成任务就了事,不爱做检查。学习不做计划,想起什么做什么,学习过程容易分神。 

原因分析:聪明,但思维比较跳跃,难以集中。性格上责任感不强,自控能力较弱,做事情缺乏耐心。

方法建议:发展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竞赛排名,提升学习荣誉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并在作业做题后立即检查的习惯。多做一些学习内容的练习小游戏,训练专注能力。

对照自己的孩子一看,描述的问题表现就是“不爱做检查”。

接着WHY?为什么不爱做检查?

1、不会做检查

很多孩子在检查题目的时候,只是机械式的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表面在看题,实际并没有动脑筋,更没有动笔去验算,检查成了应付老师、家长,甚至是自己的一种手段。没有达到理想中查错纠误的目的。

检查成了一种形式!

2、不理解检查的重要性

爸爸妈妈多给孩子讲讲自己因为没有做检查而造成的后果,让孩子理解检查的重要性。

3、没尝到检查的甜头

面对很多作业不知道从哪查起,而且总也检查不出错误来。爸爸妈妈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将检查的量降低,只检查几道题目。孩子看到检查的任务不重,就会立即付诸行动,当孩子检查出错误来的时候,就尝到了检查的甜头,会愿意继续检查下去。

4、父母把检查代劳了

有些爸爸妈妈喜欢帮孩子做检查,久而久之,孩子就有了依赖心理,慢慢就更不愿意自己检查了。

最后解决HOW的问题。

一、明确检查目的,激发检查兴趣

爸爸妈妈讲一些自己童年学习上的故事,比如考试忘记写名字;办理银行存款必须仔细核对身份、卡信息,防止转错了款;出远门竟然忘记带身份证等,由此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启发孩子思考,检查的意义,什么时候需要检查。

二、教给孩子方法,让孩子掌握检查技能

检查不是把做好的题目重新读一遍,这对于需要理解的题目是没有帮助的。所以检查方法需要结合具体的题目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三、给予激励,增加孩子的自信

自信是独立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质。孩子检查出了错题要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不断增加孩子的自信。至于怎么表扬,怎么给予激励,爸爸妈妈一定都有“独门绝技”。

四、孩子的事情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孩子终究会长大,进入社会,独立生活。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有些爸爸妈妈总喜欢帮孩子做事,长久下来,孩子就少了独立自主去解决问题的习惯。爸爸妈妈们也不想有一个缺乏独立思考,缺少动手能力,缺失挫折教育的巨婴。

那从现在起就培养孩子检查作业的好习惯。初级阶段和孩子一起动手,明确检查意义,找出题目中的错误,然后一起解决。中级阶段,指出错误的地方,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出在哪里,自己改正问题。高级阶段,只需告诉孩子有错即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