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点赞汇总理事会·成员推文内审通道理事会·推荐社区好文(活动暂停)

隔壁女孩抑郁了

2023-11-26  本文已影响0人  沐一布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们家隔壁一直住着三口之家,两年前又添了个宝宝,现在是一家四口了。我不善于交际,所以我们的关系平平,但是他们家大女儿和青儿一个学校,我和她妈妈偶尔会东拉西扯地聊一些孩子的话题。

青儿上一年级的时候隔壁女孩已经上五年级,经常看到一个老人接送她上学,那个老人是她外婆。我发现她和外婆关系不错,外婆也有些宠她,把她照顾的很好,直到外婆突然去世。外婆去世的消息是从她妈妈那里得知的。

女孩的声音洪亮,像个男孩子的性格,她妈妈说女儿不听话,很难教育。可我一直觉得女孩很正常,她只是在正常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们偶尔会在电梯里相遇,我主动和她聊天的时候她也表现的很自然。六年级的时候她已经比她的妈妈高很多,是一个大高个。我经常在她妈妈跟前夸她个子高,可妈妈却说她爱生病,关节痛,似乎是因为长的太快之类的原因导致的。这种现象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所以比较震惊。

女孩经常和另一个男孩在一起,男孩也是我们的邻居,又是另一个大高个。他们经常一同上下学,打打闹闹,是青春期孩子该有的样子。两个孩子的妈妈也经常来往,看起来关系不错。

当他们考上初中以后,就很少看到他们了,特别是隔壁女孩。某天去接孩子放学的时候,我遇到了男孩的妈妈,我顺口问了一句:你家孩子和我家隔壁那个女孩在一起上学吧,看他们平时关系也不错?男孩的妈妈说:那个孩子这几年都没有去上学,一直在家里看手机呢。

我感到很吃惊,“啊?没有上学吗,好久没看到她,以为是住校的原因呢。” 

“是的,本来还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学校,但是不知道怎么就抑郁了,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是抑郁没饭吃吗?”她自顾自地说。

简短的交流,让我的思绪回到几个月前发生的一件事。这天,隔壁邻居来敲我家的门,是女孩的妈妈,她问我有没有看到一只猫,是当天新买的,想请我看看会不会从她们家阳台溜到我家,我说没看到。

她走后我试着在房间找了找,我顺着她家阳台延伸过来的路线找,果然在房间的柜子后面发现了一只狸花猫。我立刻给她打电话,她说她出门了,晚一点来把猫带走。可等了很久都没来,我和青爸担心猫咪跑了,就打电话催她,她说让我去敲一下她家的门,她女儿在家,让她来带回去。

我敲了又敲,没人开门,我只好继续催她。她好不容易赶来了,背着小女儿,慌慌张张地和她老公带上工具来追猫咪。猫咪受到惊吓后到处乱窜,把我们的房间弄的到处都是猫毛。他们有些束手无策,可我们也帮不上忙,我和青爸开始有些不耐烦了。她把孩子交给我,关上门和她老公在我们房间里捉猫,最后把我的扫帚也弄断了。

猫咪被他们粗暴对待,在房间里上蹿下跳,最后溜到了阳台,顺着阳台来到窗户下仅有几厘米的延伸段,他们再一次陷入僵局。我建议他们找一个大网兜接住猫咪,因为猫咪随时都有可能掉下去。他们在另一个房间想办法,可是她老公似乎失去了耐心,一直用扫帚去赶猫咪,最后猫咪摔下楼死了。

青爸很气愤,大声呵斥她老公太粗暴,她也被她老公的举动气的说不出话,带着孩子离开了。但是他老公似乎很平静,他说那只猫是给女儿买的,女儿心理有问题,猫咪丢了之后一直在家哭。那是我第一次听说隔壁女孩有心理问题。

可过分的是,他们把我的房间弄得一片狼藉,既没有歉意,也不来收拾,弄断的扫帚也扔在一边,就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拍拍屁股走人了。青爸气的不行,我安慰到:可能他们要先安慰女儿吧,等等看,也许晚点回来打扫。

可是隔壁始终没有任何动静,我只好自己把房间打扫了,从那以后,我与他们家形同陌路。直到再次从别人那里听到女孩的事。我突然很同情她们。

我观察到,她的爸爸不常在家,似乎在外地工作,也许孩子出了事才回来的,有一段时间经常遇到他。她的妈妈经常约人打麻将,我们会听到隔壁的麻将声。第二个孩子出生以后,她还是一边带孩子一边打麻将,也就是说,孩子生病回到家,并没有安静舒适的环境供她疗养。

每当孩子们吵吵闹闹或者欢声笑语的时候,我就想到隔壁的女孩,墙壁的那一面是另外一个家庭,另一个景象。这个家庭的孩子生病了,不知道她的父母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挣扎,还要经历多少个难熬的日夜。

最新报道的青少年抑郁症指数在成倍的增长,我一直庆幸身边没有孩子抑郁,不曾想他们其实是在悄无声息的生病了。外人不知道他们怎么了,好好的怎么就病了呢。父母也不理解他们,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怎么就抑郁了?

人类在不断进化,但是精神层面似乎一直很匮乏,也许孩子的内在需求突然被唤醒,并以症状来告诉父母:物质,荣誉,赛道,都不是我们真正的需求,不要让我们独自承担我们力所不能及的压力,然后你们远远地观望。

假如这是生病的孩子发出的呐喊,那么作为普通父母的我们,也只能引以为戒了。不制造焦虑,也决不掉以轻心,就像突然听到哪家孩子被拐卖了,我们只能将自己怀中的孩子搂的更紧一些。

没有人天生就能做好父母,做父母需要修行。我们也在感叹,为什么从小物质匮乏的我们没有生病,而如今物质富足的孩子反而生病了?如果还停留在这样的迷茫中,可能父母还没有足够成长吧,也没有看到物质之外的需求,精神世界的需求。就像人们说的:假如父母不提升认知,教育就跟不上这一代孩子的需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