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一并译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一
作者:清.林则徐 译析:石宏博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译:
我走出门,回头笑一笑,劝自己的亲人们不要心中哀伤,无论到哪里,我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
世上的时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立起来的,高官达贵也不是天生得来。
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这普天之下的中土与八方大地,都是从尘壤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的(寸土也要争)。
不要理会那般幼稚得如同儿童的成年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我鄙弃他们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注:
三岛:英伦三岛。
赵老送灯台:即上句的轻薄语。《归田录》:“俚谚云:‘赵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当时清廷中的投降派诅咒林则徐。说他被贬新疆是“赵老送灯台”,永无回来之日。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中国人的敬仰。
析: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发配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被发配到新疆伊犁。作者在古城西安与妻子离别赴伊犁时,在满腔悲愤下写下此诗。
作者因抗英禁烟被贬,远戍伊犁,心中难免不平。但临行与家人告别,又恐家人担忧,需笑言相劝。这也体现出作者的担当。作者自信抗英禁烟有功无罪,历史自会做出公正结论,面对贬谪问心无愧。“时事”二句便是对人生经验的总结,人不能生而知之,要想办成一件事,总要经过多次反复和波折,包括犯错误。这也是对家人子女的教诲。全诗有眷恋故乡之意,风格雄健豪劲,显露民族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