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客往事

【连载】《听过客宾讲故事》第六章——上学记

2017-03-24  本文已影响83人  过客宾

文作者|过客宾

上一篇/返回目录

2003年建的泥瓦屋

一九八三年,小屁孩该入学了,这才结束四处漂泊的生活。回到当初我出生的地方——家。

我们的家四面环山。和叔婶一家共住。坐北朝南略偏东,北边堂屋、正房、侧房是叔家的。我们住南面。正房通往堂屋的门关的严实,记忆中从没开过。一间横堂屋砌个土灶就算是厨房了。

那些年日子过的紧紧巴巴的,大人们还总是为一些琐事吵吵闹闹,似乎永无宁日。

妈妈决定在屋前坡边建所新房子。请人打地基忙了好几个月,到起首已是八月底。由于建房材料不足,不得不拆除老屋。于是暂住紫荆小学。

九月一日开学了,妈妈用黄布缝了只新书包。说是黄布,其实是军绿色。为什么叫黄布,我也不知道。就好比明明穿的黑色外套,我们这都叫青衣。

读什么书?读书做什么?陌生的事情,我才不愿意做。住在学堂里,就是不报名。压根也不知道自己叫什么。扭扭捏捏闹了一早上,妈妈捡了根竹条子喊打人。吓得我撒丫子跑到隔壁家,躲在风车下稻草堆里。哭着哭着睡着了。

后来外婆找到我,醒来哇哇大哭。哭喊道,我要吃包蛋,要吃一整条。不然就不读书。外婆答应了我,还真给我拿了一整条包蛋。放课桌里没有吃。上课老用眼睛瞄,看着都舒服。

就这样入了学堂。

我们的学校,就在家正对面。上课铃一响,从家里下个小坡,沿着小溪一路飞奔,然后上土丘进教室,保证不会迟到。

四周房子一围,中间就是个小操场。每间教室旁边都带着个小房间,约五个平方左右。四四方方一张门,一扇窗。有的与教室直接相通,有的出门就是小操场。

这些小房间便是老师的校舍。一床一桌一椅,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休息、备课、批改作业全在这里完成。

教室里十几套双人座木课桌、木板凳。分成四列,摆放得整整齐齐。前面再单独放张课桌,就算是讲台了。木黑板上方墙上永远都是那几个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以前私塾先生是有凳子坐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师都是站着给坐着的学生讲课。这是为什么?国外也一样么?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我很多年。有知道缘由的朋友请留言,就此谢过。

冬日的早晨,太阳从窗户照射进来,暖暖的。先来的拿出课本大声朗读,后到的小伙伴陆续加入,各读各的。人越来越多,声音一个赛过一个。每个班都是如此,那场面那叫一个壮观,真没谁了。

早读一直持续到8点,老师拿个铁锤子去打击挂在廊柱上的空心铁饼。

叮、叮、叮……

这就正式上第一节课了。孩子们掏出课本、纸笔,摆放整齐。把手背在后面,一个个抬头挺胸坐得“笔正”的,等待老师进来上课。

叮噹、叮噹、叮噹……

老师一声令下,“下课”。孩子们一窝蜂似的冲出教室,以最快速度争先恐后地跑向屋后坡上的两间泥瓦房。

男孩子们最先抢到位置的,二话不说,掏出武器瞄准围城里的敌军,一顿扫射,打完就跑。

一墙之隔的女生战场,我从没有进去过。别的男孩子有没有进去过的,我不知道。两个战场里的围城应该就是一个,甚至可以看到那边的白匪军。

多年以来,女子杀敌一直是个秘密。心想哪天来个埋伏,一探究竟。何奈有色心却无色胆可包天,后来只好作罢。

学堂里好玩的事多着呢。

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