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汉达《春秋战国故事》笔记【19】

2020-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青青树下

伍子胥是个有执念的人。他的目标很明确:活下来就是为了能够报父兄之仇,灭楚。

先到了宋国去找到太子建,宋国内乱向楚借兵,他们只好逃到郑国。

在郑国太子建过于心急回国争位,答应了晋国里应外合的计策,要联合晋国灭郑,然后攻楚。这个策略虽然最终结果是伍子胥想要的,但道义上却不是他能认可的。于是,伍子胥并未参与。太子建事未成就被发现,太子和其联合二十多内应全部被杀掉。

伍子胥带着太子的儿子公子胜离开郑国。

他在东皋公的帮助下,过了吴楚之间最险要的关口——昭关,又在不知名的老者“渔丈人”的帮助下渡过了一条河,一路真是犹如神助,终于来到了吴国。

在吴国,受到了吴王僚的重用。伍子胥耐不住仇恨,一心要说服吴王攻打楚国,被公子光(吴王僚的叔家兄弟)识破其报私仇的用心。

殊不知,公子光更是有自己的私心。

吴国在吴王寿梦传位这件事情上很诡异。寿楚四个儿子,他最看好小儿子季札,想要传位季札以利于吴国的发展。季札抵死不当王。父亲遗言就是兄弟顺序传位,从老大传老二,老二传老三,直到传给季札,总之必须得让季札当王。

这四个兄弟也怪,难辨真假,老大老二故意上战场打了胜仗后,故意被箭射死,以尽快完成顺序传位到季札。老三倒没故意死,后来得重病死了。终于轮到了季札了。但季札游历中原各国,在各方面都远播了自己的才能和德行的盛名,但却最终不愿也没去做吴王。可见,他是真不想做这个王。

王位就在下一代之间展开。按老传统说应该是长子家的长孙公子光继吴王之位,但现在是老三家的儿子公子僚先登上了吴王之位。季札也安心辅佐吴王僚。

公子光虽然表面恭敬,但私下却想刺杀吴王僚,以恢复长子继位的传统。

因此公子光私下拉拢伍子胥和他的朋友专诸。

公子光和伍子胥趁楚平王丧事期间,说动吴王僚做霸主,趁机攻打楚国,先后将吴王僚身边的亲兄弟掩余和烛庸支出去领兵攻楚,又支走了亲儿子庆忌去增援,支走了季札去访问晋国。只留公子光在吴王僚身边。

吴王僚爱吃鱼要了他的命,公子光拉拢的专诸做了大餐鲤鱼给吴王,里面藏着“鱼肠剑”,最终刺杀了吴王僚。公子光在伍子胥的策划下,终于登上了王位,这位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还假意让位季札,这位太叔真是神仙,先吊唁死去的,汇报了他交代的访问晋国的工作情况,当然是在坟前了。然后又不疼不痒的回来伺候活着的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的行事风格,还挺循着历代君王更替的套路,但季札这一辈这四个兄弟之间的继位,实属王公君主谦让继位的清流。到底发生了什么?百思不得其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