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 》——论爱情的正确姿态
如果可以穿越,我想去18世纪末的英国,遇到简.奥斯汀,和她谈谈。
我脑中有一幅画面:静谧的英国乡村一隅,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庄园,庄园后是一丛桦树林,常有西风刮过,木叶沙沙伴随鸟儿的低鸣婉转。庄园前是一大片的绿绿的草地,高低错落的上坡下坡……一个穿着高领白色长裙、披着驼色羊毛披肩的女子在那里漫步、聆听和思索,远方的云近了又远,合了又散,刮过山坡的风吹起女子散落耳边的碎发,我看到一张沉静但略带苍白的脸,游离远处的目光和倔强、紧抿的双唇。白云散在了山坡顶上,如白色幕布的一大团,她定定看着,仿佛在等待一个人出现在幕前,她想那人会骑马从山坡另一面而来,到了坡顶就突然勒紧缰绳,优雅挺拔地在马转了一圈后,扬鞭挥手,向她奔驰而来……等待过后,她缓缓转身,向房子走去。黑色的屋顶显示了它的庄重,绛红的外墙又显示了它的沉寂,进屋门口两侧是密密盛开的鲜花,素淡的白和冷艳的紫,她二楼房间的书桌上永远就摆着这两种颜色的花。那靠窗的书桌是松木质地,没有花纹和别的装饰,倒是桌前的椅子显得很华贵———有着厚厚的大红色的鹅绒坐垫和边缘雕花的高椅背。桌上摊开着她的稿纸,她坐下来,纤瘦的手拿起鹅毛笔蘸了点墨水继续写下去……这是1797年,21岁的简在写《埃莉诺与玛丽安》,是的,就是后来更名为《理智与情感》的那本小说。
最能激发女人写作的是两个因素——爱情和心情。女人最感性的一面永远给予爱情,爱情也是女人永恒最想探讨的命题。但一切爱情如果顺风顺水,像王实甫祝愿的那样“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世界就会少了太多的惊才绝艳的文字,大多美丽、深邃的文字背后总有一颗被爱情折磨的心。简.奥斯汀就怀着这样一颗心在写作。
相比于《傲慢与偏见》的高知名度,《理智与情感》逊色了很多。有读者指出这本小说没有前者吸引人的原因——人物性格不够鲜明。我们津津乐道伊丽莎白小姐的偏见和倔强,达西先生的英俊、高冷和深情,很少会对《理智与情感》中的人物有某种深刻印象。文学这种东西和哲学追求的方向相反,哲学要求提炼共性,恨不能将宇宙划一,而文学往往关注个体,所以,我们都认同好的人物刻画和塑造是一本优秀小说的重要方面。但我还爱另一种小说,就是用故事探讨某个问题的小说,这种小说最具代表性的应就是芥川龙之介的《罗门生》(又叫《竹林里》),人物甚至可以用ABC来表示,凸显的是故事本身。 《理智与情感》也偏重于此,但没有那么纯粹,人物描写还是有的。这部小说也在探讨一个问题,一个萦绕在简.奥斯汀心中的问题———爱情的姿态究竟应该是怎样的。
为了探讨这个问题,作者设定了两个人的爱情做对比———达什伍德家的两姐妹埃莉诺和玛丽安。
大姐埃莉诺与她嫂子的弟弟爱德华一见倾心,两人在一起相处时却始终发乎情、止乎礼,爱意只在不经意的眼波流转和语言中难掩的关怀中传递。在爱德华仓促告别离去时埃莉诺虽惊愕和难过,但依然保持冷静克制,甚至还能有余心去安慰不舍告别的小妹妹玛格丽特。打击接踵而至,当她得知爱德华早已订婚后,伤心不已,自己吞咽苦水,依然承担着家庭重任——照顾母亲和妹妹。哪怕面对着爱德华的未婚妻,她也保持了友好和礼节(看到这里,我恨不能对埃莉诺顶礼膜拜),甚至在得知爱德华和未婚妻的婚姻受到阻挠后,不吝施以援手。埃莉诺的行为得到了众人的交口称赞和爱德华由衷的尊重。姐姐和爱德华之间感情的那种冷静、克制,妹妹玛丽安实在看不上,直接跟大姐吐槽:你们这是谈恋爱吗,太阳刚升起你们就直接夕阳红了,爱德华那温良恭俭让的样子哪像一个恋人。
不久,小妹也遭遇了自己的一见倾心,她的确按照自己的爱情观上演了一出炽烈、轰动的爱情戏码。小妹的意中人卫乐比出场极其戏剧化——骑着白马在暴雨中出现,救起了在雨中摔倒的玛丽安,四目相对就电光火石了,加上此男极高的颜值和撩妹技巧,仅有一面之缘就让玛丽安沦陷了。此后的日子,她不断打听这人的消息,打听他性情是否浪漫、爱不爱读诗、爱不爱音乐……卫乐比终于来看她了,也解决了她的疑问,他不仅爱读诗,而且和玛丽安一样爱读激情澎湃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内心本就岩浆翻滚的玛丽安就再也抑制不住爱情的喷发,就彻底不管不顾的爱上了这个男人。不顾众人眼光,天天和卫乐比你侬我侬、成双入对,那可是18世纪的英国乡村,这种行为在当时简直是有点伤风败俗了。冷静的埃莉诺不管怎样的劝导都无法让妹妹降温,玛丽安觉得爱情就要这样热烈的表达。同样,有一天,卫乐比也毫无预兆的突然要走,玛丽安无法克制而伤心痛哭,此后整日精神恍惚、不断写信追寻。得知卫乐比和一个富家女订婚的消息,她心如死灰,得了一场大病差点死掉。
以上,简.奥斯汀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讨了克制理智型姿态和热烈感性型姿态在处理同样的爱情境况时的情形和结果。得到结论:在陷入爱情前保持理智,会更好的识别渣男,保证不爱错人以致后期成本巨大;爱情中保持理智,可以在众人和对方心中保持尊严;失爱后保持理智,可以不迷失自我,不至于崩溃到生无可恋。
简.奥斯汀倾向了理智的姿态,就如最后放下卫乐比的玛丽安选择了代表理性之爱的布兰登上校。早在渣男卫乐比出现之前,布兰登上校就爱上了玛丽安。对于明媚的玛丽安来说,她需要轻纱薄幕的梦幻爱情,但是经历了太多人生风雨的布兰登对她而言过于厚重。被渣男伤过一遍的玛丽安重病恢复后爱情观彻底改变,情感上受过重创的人会“学乖”,不再是单看感觉的浪漫主义者。她选择了布兰登,选择了理智。
小说最后,理智的埃莉诺嫁得如意郎君,理智的布兰登终抱得美人归,看似的大团圆结局是理智姿态的大获全胜。也是简.奥斯汀现实中的求而不得的遗憾弥补。
20岁的简遇到挚爱汤姆.勒夫罗伊,但是二人的感情受到了现实的阻挠。勒夫罗伊终于离去,娶了别人,简.奥斯汀在付出了感情后,用理智维护了自己,终生付给文学。她用小说弥补了自己的遗憾,但她终不悔自己的选择,只是结局在天不在我。
埃莉诺这种女子在女性作家的笔下是值得被爱也是最终收获爱的一类人。问一下女人,大概十有八九都会喜欢埃莉诺。可是这种女子在男性笔下往往是另一种结局,这种大气、克制、理性的女子是金庸笔下《白马啸西风》里的李文秀、《飞狐外传》里的程灵素、《书剑恩仇录》里的霍青桐,可又有哪一个和自己的意中人成了眷属?她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爱人深爱着别人,暗自伤心,他们爱着的是娇媚、热情的阿曼、珂丽丝和袁紫衣。在男人眼里,你的克制和理性可能赢得他们的尊重,却无法赢得他们的爱情。这就是爱情的无奈和让人捉摸不透之处,我们一厢情愿以为的正确姿态却未必入了对方的眼和心,就如张爱玲说,“就算你再好,也总有人不爱你。”可是我们谁也不能说她们的情不是爱情,即使没有一方的配合,爱情也是成立的,只是这爱情更纯粹罢了。
情与欲中间隔了一道理智,这理智是无私的成全和自我的守护。也许爱情的姿态应该是,不在乎命运无常、人心易变,我愿用理智去爱你。
后记:《理智与情感》是几年前看过的书了,这周看了李安导演的电影,思绪万千。先说一下这个电影,李安的角色选择太成功,爱玛汤普森饰演的埃莉诺和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玛丽安简直就是“理智”与“情感”的教科书诠释,休.格兰特和艾伦.里克曼都奉献了影帝级别的细腻演出,格局小小的一部电影却光芒熠熠,推荐观看。看完这部文艺气息浓浓的电影,一向只爱商业大片的谷同学感叹连连,虽然感叹不出什么内容,但显然作为直男癌患者的他也被触动了,督促我一定要写点东西。于是,趁这夏夜清凉,动笔写下这篇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