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蝉》的创作谈
前言:
这是我的第三篇创作谈,是关于《飞蝉》的。而这部作品的完成,对我而言也完成了自己的某个心愿。(尤其是结局的那一幕)人生苦短且无常,如果我的文字,能为你带来一些温暖或力量,那么我会很有成就感。
题目:
在6月的时候,那时正值盛夏。一直以来,都想写部关于夏天与青春的小说,而夏天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轰鸣的蝉声了”,所以“蝉”字得以确定。直到自己看完了张嘉佳《云边有个小卖部》后,莫名觉得青春的灿烂与不可贪求,好比抓不住的飞鸟,因此在结合对于夏天的直观感受以后,“飞蝉”,就出现了。
雏形:
最初的版本,除了序章有简单修改外。整体的内容与现在的版本的内容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最初的版本里是没有《余小念寻星记》中的“余小念”的。主要原因,无非就是看到读者们都期待着余小念能有个好结局。在这个故事中她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能看到余小念不仅成为了自己的星星,而且她也有着温暖他人,指引方向的独特力量。
倒是结局一开始,我就想好了。
构思:
这个故事最初的创作动力,还是对于《云边有个小卖部》结局的意难平,即使看了电影版也没有平复。在创作完《云边小镇的创可贴》就对这个故事的结局有了设计,在《飞蝉·诉》后就有了故事大概的框架。
简单来说,“飞蝉”的意象贯穿始终,并且每一次出现都有着不同的意义。所以“飞蝉”是什么呢?是:“飞逝而过的带着蝉声轰鸣的灿烂盛夏。”是“纽带”,是“力量”,是刘年一与杨灿苦尽甘来的圆满。
而这个故事也包括了:“同自己对话”的桥段,如果各位将神秘的“陈百万”当成故事里实际存在的人物的话,就不是故事的要表达的本意了。
“梦境与现实交融,过去现在交插”是这部试图刻画“彷徨者的孤独”的核心逻辑,所以这并不是纯粹的爱情故事,让刘年一彻底走出漫长彷徨的钥匙,并不是他与杨灿的爱情得到圆满,而是他决心出发去寻找杨灿的行动。
而这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的一章是第七章,刘年一在机舱里的一段,借着现实里的媒介让他带着我们来回地穿梭在过去和现在。
关于创作的手法,一如既往地使用了:意识流,顺叙与插叙结合,超现实主义手法,象征手法,独白,伏笔与照应等手法来讲述了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如果要说,在这个故事里遇到的挑战的话,我觉得是难在回收伏笔与收束故事线,其次怎样在故事的后半部分用有限的字数来写出:刘年一与杨灿的从相遇到相恋到离别的故事。
关于配乐:
这次的配乐使用了陈奕迅的《于心有愧》(伴奏),也许是这首歌的伴奏给我了一种很合适的味道,让我在众多配乐里选择了它。当然,原曲也很好听。
写在最后:
如果你看到了这里,希望你: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27495/fe45a44da3abf3a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