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疾苦,何解?
记得疫情封控在家时,在群里闲聊。唐老与淞溟老师都说我不知人间疾苦,那时候我心里是不服气的。我觉得自己经历得够多,已经深深感受到了人间冷暖。可他们总说,不够,还不够,我百思不得其解。
只懂享受,不懂疾苦,很难成长。
今年特殊,还不到年根,就早早地处理完手头的事情赶回乡下过年。
今年的年集没有往年热闹,没有往年人多。有时候觉得一句“一切如旧”,虽然平凡朴实,却是多么温馨的话,尤其是在经历了三年的疫情又经历了感染以后,还能一切如旧吗?
有多少老人没有挺过这最后一关?又有多少人家没有收入家庭生活拮据?又有多少农民靠天吃饭然天不赏饭?
照片中的这个老人,儿子以前在建筑工地,如今赋闲在家,孙子孙女一个高中,一个小学,今年的家庭主要收入就是田地里的麦子与玉米,粮食卖了,但是收粮食的还没有给结账,因为上游的粮商也资金短缺。还有一部分收入是国家给的种地补贴,已经老人的养老金。
这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这是农村好多个人正在经历的事情。
因着过年要上坟祭祖,要拜祭族谱,要拜祭天地爷,香火与纸钱是每家必备的。
有很多年轻人会抨击,这是迷信,这是陋习。然我虽三十出头不算老,,却很是尊重习俗。
拜祭天地,对天地有敬畏之心。天地君亲师,天地无私,有生养成就万物的功德,祭祀天地不是迷信,是为了回报天地的生养、成就之恩,培养一个人知恩报恩,饮水思源的意识,而不是求天保佑自己事事顺利。
上坟祭祖,拜祭族谱。摆一些贡品,烧几张纸钱,焚几株线香,哀思随着袅袅的轻烟在空中远去,远去,一直到达灵魂的世界。祭祖时,也是在提醒每一代人要牢记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这也是中国传统对生命本身的崇拜,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神圣。
所以,这也是即便老人拮据,也要准备祭祀用品的缘由把?
有时候,我不停的问自己,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窘迫呢?是这个社会太无情,还是他们时运不济?已经小康社会多年,为什么买东西都是买几块钱的这个,买几块钱的那个呢?
这几天,我不停地问自己,易地而处,我会怎么办?我能把日子过下去么?
都说天道酬勤,勤劳致富,可是勤奋也分好多种,而我恰好四肢不勤,头脑懒惰,什么事情都喜欢当甩手掌柜。可我却从小到大不曾体会过他们那种煎熬。
我想问为什么你们会把日子过成这样,可是我问不出口!就像很多人也会问我为什么会把日子过成这样,我也是三缄其口。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底不愿提及的伤,可是比起他们温饱都成问题,我又觉得自己的那些问题根本算不得什么了。
天冷了,穿着保暖,裹着羽绒服,他们穿着旧棉袄依旧可以过冬。
都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
我是一个小女子,心胸狭隘的小女子,装不下天下,可是我还是觉得心疼他们,幸好国家不再收农业税,幸好种地有补贴,幸好他们还有一百多养老金(具体数额我不知道,应该就是一二百的样子)……
回来以后,我觉得自己心情很沉重。
换下羽绒服打开衣柜找居家棉袄时,忍不住反思自己,是不是有点奢侈?是不是有点浪费了?那么多衣服,有的只穿一两次,有的甚至买回来后悔了连标签懒得撕直接压箱底……
脑海又浮现出《唐朝诡事录》的那句:
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只想吃一口饱饭就那么难?为什么那么冷?为什么那么苦?
人不能只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什么时候体验过了所求不过一口饱饭,什么时候就知道自己所追求的那些东西,虚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