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的讀者和作者
怎樣閱讀一部好的小說?怎樣看待作者之於小說的地位?或許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兩個問題(我覺得讀小說為了愉悅,至少…),好在最近聽了一個小說賞析課,我被告知以下觀點:
首先,讀者不可被自己或時代的某些成見干預,不可投射個人的喜好或者時代想要的價值觀,乃至於讚美或者貶低某個小說人物,而不顧人物的真正內涵。應該在閱讀之前有思想的調整。
山本玄絳禪師:一切諸經皆不過是敲門磚,敲開門引出其中的人來,那個人就是我們自己。
讀者的角色其實可以和小說一樣重要。小說是封閉的、靜止的,讓小說鮮活起來則是讀者的責任。當我們讀者是一個單向面的、投射型的人,那我們召喚出來的人物就是非常扁平化、非常單一的那個形象;而越是能夠豐富地、多面地、深刻地去闡述這些人物內在的讀者,在某個意義來講,他已經提升到經典一樣的地位。
其次,作者在創作一部好的小說時,也應是一番尋幽探景的人性體驗。有幾個有趣的問題:1. 一個作者是用他自己的價值觀主導創作嗎?2. 假設作者在一個自覺的價值觀主導寫作時,就沒有其它非自覺的潛意識影響寫作嗎?3. 既然小說的生命是讀者賦予的,那麼為什麼要去管作者在想什麼呢?
羅蘭·巴特:作者已死。
米蘭·昆德拉:我小說中的人物是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諸多可能性,我對他們都是一樣的喜愛,他們也都同樣地讓我感到驚訝。小說並不是人類的自白,它事實上是對人類生活的一個總體考察,創作小說的小說家不是任何觀念的代言人,嚴格說來,他甚至不應該為自己的信念說話。小說人物不是對活生生的生命體進行模擬,小說人物是一個想像的生命體,是一個實驗性的自我。
以上觀點基於所謂「好的小說」,俄國文論家巴赫金認為:好的小說應該是複調式小說,就是小說中有很多個價值觀,它們客觀地同時存在,而且具有同等的價值。
總之,我收穫了這幾百字,有些啟發。以上觀點觸及了小說閱讀和寫作的內核,雖然不能全面到匹配本文題目,但是我也不想加上「小議」、「淺談」之類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