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好去处——绵山
相传春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尔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尔吃。
晋文公还国为君后,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子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
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

绵山,山古水活,古迹众多,又有大量的古老传说,以其鲜明的个性跨身于中国名山之列。今日绵山,正在恢复其原来的魅力。“万壑千崖增秀丽,往来人在画图中”,
绵山早在春秋时候便有了道家的活动。因介子推而被封为介山;介子推作为道家思想的先驱之一,身体力行着道家清净无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朴素思想。石桐寺即介子推之祠。后人们到绵山寻幽探古,访贤求道,凭吊先哲,更使绵山道家的活动日益兴盛。
2008年,绵山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

唐时,因道祖李聃与皇家均为李姓,特别是李世民在绵山附近的雀鼠谷击败突厥可汗刘武周部将宋金刚,为李唐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为宣扬君权神授,在绵山兴建了诸多宫观。
唐贞观年间,太宗驾幸绵山,修斋建醮,祭拜神灵,使绵山道教的发展大放异彩。而极具宫廷风格的“法乐”,亦成为绵山道乐特色流传至今。绵山道观中所用的道曲基本上是“法乐”,其特点是既有道教全真派韵味,又不失宫廷大气、典雅特色。

那年清明节,在舍友和她男朋友的陪同下,我们坐着火车来到了介休绵山。喜欢爬山的我满怀欣喜地打算好好运动一番,来到山下,才知道如果不坐景区的车,爬一天一夜都爬不完(最主要是没人爬,都是坐车上山、下山)。我们买好票(门票学生半价,交通是全价)
绵山的路并不好走,坐着车也能感到崎岖不平。每到一个景区车就会停下来,我们看着沿途风景,欣喜地拍了好多照片。拍照技术有限,照片并不好看,但是挡不住我高兴的心情。
我小心谨慎地游览着每一处景,生怕错过美景。不知不觉就到山顶了,好多人都坐着缆车去看介子推之墓,可惜了同伴体力不支,只能草草吃了午饭(泡面),就下山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