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年终征文活动专题齐帆齐微课散文

为什么你在圈子里总是不受欢迎?

2023-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落笔七年

跟网友聊天时,你一发信息,就没有人回应,甚至聊天都终止了。

跟同事聊天时,你特别好心的给别人提点建议和帮助,但是总是会被婉拒。

跟朋友聚会时,你总爱开玩笑,但每次都冷场,好尴尬。

你明明觉得自己毫无恶意,而且乐于助人,为什么总是不受欢迎?

你在反思自己的说话时机、说话方式、甚至是说话语气,努力尝试改变了一圈,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为什么这么难?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方法来解决的话,我推荐这个方法:

做真实的自己,不断输出别人愿意接受的价值,才是你社交的核心。

01

要给别人带来价值

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而且希望自己表达的内容被认可,被接受,这是人的一种本性。

首先,你的表达要给对方带来价值,否则没有人会愿意听你废话。

有时在微信群里,你遇到感兴趣的话题,特别想表达自己的看法。不管三七二十一,噼里啪啦一顿输出,写了十几条,大段大段的文字,然后没有人回复,话题竟然中断了。

为什么呢?

因为你的注意力只放在自己身上,你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望。表达自己原本没错,但是你得考虑你所表达的内容能不能给对方带来价值。

首先就是情绪价值,这一点最不好把握,也最容易被很多人忽视。

比如你的赞美可给对方带来满足感;

你表达的内容让别人认可,给别人带来认同感;

你讲述了自己的一段往事,让别人特别同情;

你说的某个一段子,让别人感到可笑等等,这些都属于情绪价值。

再一个就是技能、经验、干货等普通价值,这类价值可让对方有获得感。

比如你分享了一个你的工作经验、生活小技巧、技术工具等等,能帮到对方的,也算给对方带来价值。

很多时候有人自顾自的说了一大堆,自己爽了,发现自己说的话对别人没有任何价值。

表达自己没错,但不能只有表达,没有价值输出,这样的内容是得不到别人认可的。

只要保证有价值输出就够了么?当然不是,咱们接着聊。

02

要有一定的信任基础

在工作中经常会遇见这样的新同事,工作积极,着急融入团队。自己的工作做的还不错,就开始给很多同事提建议和意见。

在一些群里,我们也会发现很多新进群的小伙伴热别“热心”,给各种建议和方法。

但我们发现这类人往往都不讨好,为什么呢?

他们提供价值了呀?而且都说的很对,也有用,怎么还没人搭理呢?

因为人们在接受建议之前,在内心要先获得一定的信任和认可,这是个很大的前提。

取得别人信任需要时间,如果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别人信任,一定要不要讲理论,要拿结果。

比入你要讲月入2万的工作经验,你得拿出一个结果和案例,最好是你自己是月入5万,这样才足够有信服力。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你的很多建议和帮助会被别人质疑,质疑的不是你的方法和建议,而是你这个人。

就像大街上,一个你不认识的理财高手,突然跑到你面前,告诉你他10年的理财经验和方法。你不会觉得他很厉害,或者他说的很有用,你会觉得他大概率是个骗子,一定有所图。

所以,我们在表达沟通和表达输出价值时,得事先判断自己的在对方或者某个群体里的信任度。

如果不够高,那么要逐步积累自己的信任,这比你要输出多少、多大的价值更重要。

有了价值,有了信任,就够了么?

还不够,咱们继续

03

别人要愿意接受

同样的建议和表达,为什么有些人被称作“乐于助人”,而有些人被称为“好为人师”呢?

除了价值、信任,我觉得就是高度了。

如果你才工作五年,你要对工作十年的同事提意见和建议,你就得慎重。你要想好了方式和方法,不然会让人觉得:你凭什么对我指指点点?

同样,在一个技术交流群里,如果你资历尚浅,那就尽量少提建议。换个分享经验的方式,让人更容易接受。总是一副指点江山的姿态,没有人喜欢被台阶下的人指指点点,因为你让他觉得他还不如台阶下的你。人的本性如此,谁会喜欢让自己难堪的人?

所以,尽量不要给高于自己的人提意见,如果一定要提,要注意方式、方法、时机、场合,否则特别容易弄巧成拙。

三人行必有师,只适合说给自己听,不能说给别人。不是别人不愿意向别人学习,而是别人不愿意让人觉得自己不如你。

其实很多时候,给比自己等级高的人提的建议和方法基本都没用,甚至是错的,只是你自己不知道是错的而已。因为既然等级高,他不如你的概率还是很小的。

价值、信任、意愿都全了,这回总该受欢迎了吧?

说实话,不一定,继续聊。

04

要做真实的自己

社群聊天最怕的就是不懂装懂的人,还不好意思点破他们,一点破他们就跟你急……

不提倡去抵制和点破他们,没有意义,还徒增争执,我们只需避免自己不要这样做即可。

即便我们告诉自己不这样做了,还有时候我们还是会不得已这样做。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真正的自己。

我们经常要区分别人眼中的自己、自己眼中的自己以及真实的自己的区别。

我们自己眼中的自己跟别人眼中的自己往往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听取别人对自己的反馈来判定。

同时,最麻烦的就是,我们自己眼中的自己跟真实的自己也不一样。

我们自己眼中的自己很多时候是期望中的自己,而非真实的自己。

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一直把“认识自己”当作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能够让哲学大师当作重点的事情,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一定并非易事。

所以,自省、反思,了解真正的自己,这才是我们能够更好的应对他人的前提。

所以,再重复一下咱们开篇的结论:

做真实的自己,不断输出别人愿意接受的价值,才是你社交的核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