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夏塘听雨【领悟四十八】
2025-07-31 本文已影响0人
海纳百川8090
有利的默认,不利的抬杠,无非这些。
不是选择性的说就没问题,问题是总有人喜欢选择性的听。别无他法,要么一直无视,要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倘若披上道德或是感情的外衣,那么还是果断选择“成人之美”吧,有可能才是明智之举。

文/海纳百川8090
火云叠嶂锁重墙,蝉躁高枝心自凉。
千柄擎荷浮水碧,万斛凝光散空香。
雷声过耳终为客,雨粒悬珠不碎方。
若问炎天何所适,且收清响入听塘。
2025.8.1留记
选择性听——自设的认知藩篱
真正的问题并非人们“选择性地说”,而是他们大多在“选择性地听”,这几乎成了人与人沟通中的隐秘顽疾。
比眼晴带上滤镜更可怕的是,很多人的耳朵自带过滤系统,天然倾向于捕捉那些与固有信念合拍的只言片语,而对那些刺耳却可能带来启示的异质声音,则本能地竖起屏障。这不仅是沟通惰性,更是认知捷径,在信息洪流中,他们本能地抓住熟悉浮木,却拒绝潜入深海探寻珍珠。于是社交媒体演变成同温层回音室,复杂讨论被简化为立场站队,多元观点在抵达前就被预设的偏见悄然消音。
这种倾听方式表面上带来舒适,实则构筑了坚固的认知闭环。它用自我印证取代了真相探索,以舒适区替代了成长空间。久而久之,世界在他们耳中不断坍缩、扁平。他们听见的,不过是内心回声的反复振荡。这种自我满足的倾听,最终指向的却是自我封闭的牢笼。

不识好歹的人有很多,无非是错过罢了。
不分好歹的人却很少,毕竟要亲手葬送。
在聪明人看来,坏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机深又会演戏的假好人,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
你不会装,千万别“玩一玩”,会被玩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