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书单读书

等毕业了,才后悔大学4年没有读这3本书(送福利)

2017-08-26  本文已影响452人  王书叔

前段时间本科同学打来电话,说在公司,因为一次失败的PPT发表,而被领导批评,也因此错过了本该加薪的机会,后悔为什么上大学四年没好好学习PPT的制作,没好好锻炼公共演讲和发表的技巧。

其实我毕业刚读研究生时也被这些问题困扰过。比如课堂发表PPT不合格,公众演示被批没有吸引力,学术交流没有逻辑性。看着其他同学在台上谈笑风生,就感到无比惭愧。这些基础的能力和技巧,本该在大学四年期间就要掌握,可是因为一些所谓的理由,放过了很多学习的机会。想想真是后悔。

但是光后悔是没有用的。为了能够提高自己公众场合的演讲表达能力,我开始四处搜索材料,什么百度、知乎、简书、头条等几乎被我搜了个遍。

网上搜出的答案有很多,五花八门,参差不齐。我便开始研究这些答案的点赞量、评论等等,发现提到最多,也最受欢迎的答案往往包括以下几点:

1、漂亮的幻灯片展示;

2、合理的演讲结构设计;

3、正确的表达逻辑。

如果将演讲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漂亮的幻灯片就是他的脸面,只有脸面干净漂亮,别人才会有耐心多看一眼;演讲结构就相当于一个人的骨架,只有一个合理的骨架,才能撑起整个身体;而正确的表达逻辑则是骨架上面的血肉,没有血肉的身体,看起来必然硬邦邦,摸起来冷冰冰的。

而为了提高这三点能力,我又开始四处搜索答案,寻求提高锻炼这三种能力的最佳途径,并在实践中一次一次实验,最终发现今天要分享的这三本书:《PPT制作新手指南针》、《TED演讲的秘密18分钟改变世界》和《金字塔原理》。

看完这三本书,才后悔大学四年没有好好读它们。不知道看完下面的分享,你是否也感到后悔呢?

1、《PPT制作新手指南针

现在无论是在何种场合下发表或者是演讲,都离不开PPT,无论你是学生、教师、员工,领导等,都会有用PPT的情况。

PPT作为演讲或发表的辅助工具,它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得理解演说者表达的意思,也能够用视频、图片、演示等方法,让他们的理解更加多维,更加形象。

所以说,将PPT比作人的一张脸,一点也不为过。长得好看的,观众看起来自然也就赏心悦目,有耐心听你说下去;长得不好看的,看多了,自然也就厌烦了。

而现实情况是,很多人PPT做得让人难以下咽。就用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吧,本科期间,PPT做得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如下图所示:

图一 图二 图三

以上是专业一次调研活动的汇报PPT。图一是整个PPT的目录,图二是其中一个文字内容,图三是有图片的分析。现在看当时做得PPT不免惭愧。

第一:目录做得太low,字体颜色看不清。

第二:整页的文字,看着让人头疼眼花;

第三:图片排列毫无规律和艺术可言。

第四:整个PPT风格、颜色错乱、不统一。

因此整个PPT给人的感觉就两个字“穷酸”。这样的PPT发表,即使你的内容再好,也会因为PPT水平,而给你的发表效果大大减分。

与“穷酸”PPT相对的则是“高大上”PPT。再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以下是研究生期间所做的PPT。


这个对比本科期间做的PPT明显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目录清晰,让人对文章结构一目了然。

第二:没有整页的的文字,配合着图片,错落有致;

第三:图片排列规整,图片风格统一(都是黑白)。

第四:整个PPT风格、颜色统一。

很明显,这两个PPT为演讲带来的效果完全不同。事实上,制作PPT也是一门学问,而市面上教授PPT制作的资料有很多,但良莠不齐。

但个人实测亢琳的《PPT制作新手指南针》是最用心的一本。这本书详细讲述了PPT制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文本,图片,动画,声音,视频,排版,色彩等等。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还附带46集长达200分钟的视频教程,可以一边拿着书,一边对着视频,进行操作,即使是PPT制作小白,也能够做出过关的PPT。

这本书在当当上的好评率达到了99.3%,累计好评高达7000多。绝对是一本大学必看的书籍。

2、《TED演讲的秘密18分钟改变世界》

演讲除了需要一个好的门面以外,还需要一个好的结构。好的结构能够帮助你时刻抓住观众,让观众在你设计的结构中,认真聆听。

而这一点做得最好的就是TED演讲,相比很多人呢都看多不同类型的演讲。我本科期间经常看TED节目,常常被演讲者动人的故事、感人的经历、富有创意的思维深深吸引。

但是总觉得这些不超过18分钟的TED的演讲,都有一个固有的规律,至于什么规律我也说不上来。直到看了杰瑞米·多诺万的《TED演讲的秘密18分钟改变世界》才恍然大悟,原来演讲是有套路可寻的。

杰瑞米·多诺万是TED大会组织者和演讲者,TED和TEDx演讲者教练,致力发展公开演讲及领导能力的知名NGO团体国际演讲会的长期成员。

这本书就是他在TED大会培训演讲者的精华内容。所有上台演讲者都需要在演讲之前接受相关的培训,无论你时来自哪个行业,讲的是哪些事情,都要遵循这些演讲的规律。

这样我们才会看到一个一个不过18分钟的演讲,平均点击率却超过百万次,最高的甚至超过2500万次。

那么这些规律到底是什么?这本《TED演讲的秘密18分钟改变世界》会告诉你答案。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要想做好一次演讲必须做好以下的工作:

1、确定主题:明确你要"传播的观点"和你的"角色定位";

2、构思讲稿:观点是脊柱,主张是肋骨,论据是血肉;

3、编排故事:最基础的故事讲述模式;

4、把握关键:口号、开场白、过度与结尾。

看完这些你再回顾一下你曾经看过的TED演讲,是否觉得确实都是按照这个结构来铺排的。而准备一篇好的演讲,这样的结构十分有效。

再次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吧。今年开学伊始,在本科专业为即将填报志愿的新生做了一场专业宣讲会。老师们和学生们反应宣讲会效果很不错,其实我用的就是这本书中的方法。

演讲主题:一个专业培养一种风格;

构思讲稿:

1、观点:该专业是值得学生填报的专业;

2、主张:主张大家都填报该专业;

3、论据:该专业具备专业性、娱乐性、创新性、团结性的特点;

编排故事:

(1)某高校大学毕业拍毕业照情景;

(2)本科时室友帮助订餐的故事;

(3)军训的故事;

(4)创业的故事等。

把握关键:

口号:一个专业培养一种风格;

开场白:自己做了一段时下最流行的文字快闪动态PPT,介绍自己;

过渡:采用由于采取的归纳的方法,因此过渡也就采用传统的一二三点的方法;

结尾:引用了一段名言;并根据名言内容设计了一段手势。

其实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可以保证你的演讲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当然作者在书的后一部分还专门分享了演讲者引爆现场的一些具体技巧,这些技巧能够帮助你在台上充分发挥你的魅力,让你成为台上的明星。

3、《金字塔原理》

最后来说说《金字塔原理》。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很明显,这是一本讲逻辑的书,而今天我们主要来看看表达的逻辑。

其实这本书核心观点只有四个词:背景(situation)、冲突(complication)、疑问(question)和答案(answer),即SCQA。这套理论是全球著名公司麦肯锡40年内部经典培训教材。

如果将表达比作一个江湖的话,那么SQCA就是江湖中的独孤九剑、降龙十八掌、金刚不坏神功。学好SQCA,走遍天下都不怕。

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思考、表达还是解决问题,其实都是围绕这四点来展开的。不信我们来看看。

我们的表达一般分为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

在语言表达中,就拿写文章来说吧,我们很多人在写一件事情,或者表达一个观点时,往往不知道从何说起,总是东一句,西一句,到最后别人不知道他在说啥。而这样的问题普遍存在。那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呢?其实就是运用SQCA原则。

就拿此篇文章:《等毕业了,才后悔大学4年没有读这3本书》来举个例子。

1、行文一开始,我先交代了背景:

老同学给我打电话,说因为PPT发表问题,受到领导职责。

2、之后揭示了这件事背后的冲突(这里的冲突不是往常理解意义上单纯两方面之间的冲突,而是指导致背景出现的具体原因):

本科期间没有花时间训练演讲和表达能力;

3、疑问:

究竟用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公开场合的演讲和发表能力呢?

4、解决办法:

通过阅读三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演讲和表达能力。

如此,一篇文章逻辑就很清晰了。这样的行文能够一步一步抓着读者的心往前走,更不会让读者读完整篇文章后,还不知道我在说啥。

为什么这样的逻辑能够更容易让读者理解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意思呢?其实SQCA法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一个逻辑延伸。

“是什么”其实就是SQ,通过背景引出冲突,从而提出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很显然就是疑问;而解决办法就是关于如何做的问题。

我们能够被很容易接受SQCA原则,其实是我们一直以来比较熟悉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在发挥作用。

还记得前段时间在韩大爷的写作班上,提到在写观点文时,要遵循:铺垫(引子)、矛盾、问题、观点的顺序来行文。其实这也就是SQCA原则的运用。

想必大家都看过柴静的《穹顶之下》,背其极具感染力的现场演说深深震撼。而柴静所用的行文思路也是运用了SQCA原则。我在特意制作了一张思维导图,给大家剖析一下柴静的《穹顶之下》的现场发布演说稿,看看大咖们都是如何运用SQCA原则的。

看完这张图是是否对柴静的思路有了个清晰的了解,而这就是SQCA原则的魅力所在。

另外是要你在细心观察,一般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往往都是运用这样的方法。除此之外,当今自媒体时代,一些知识商品的文案,也都是遵循这一原则。

SQCA原则除了在书面表达中得到普遍运用,其在口语表达中也可谓屡试不爽。

例如在很多机构的面试培训中,都强调学员,当面试官需要你说出自己曾经的一段实习或者活动经历时,要使用STAR原则。

那么何为STAR原则呢?这里的S指背景(situation);T指任务(task);A指行动(action);R指结果(result)。

例如面试官让你回答一下在大学期间做过的一次活动,利用这个法则你就可以这样组织语言:

大二时,学校组织三大杯比赛,需要学生会成员拉赞助;(背景)

我们预算了整个活动大概需要1万元钱的活动经费;(任务)

因此我们进行了任务的分工,由我带领的秘书部成员负责学校周边餐饮业;而其他部门则相应负责教育机构、娱乐场所、书店等等;(行动)

最后,我们成功拉到了一家教育机构和一家手机通讯机构的1万元的赞助费。(结果)

一般这样一个有条理,有逻辑,有思路,有内容的回答,在紧张的面试氛围中,往往能够博得面试官的好感,从而为自己的面试加分。

其实仔细对比一下STAR原则不难发现它本质上就是SQCA原则。STAR原则中的任务其实就是SQCA原则中的冲突和疑问,因为任务是在相应背景下产生的,什么样的背景,需要什么样的任务,又会导致如何去完成的疑问,而行动其实就是针对疑问的解决办法。

著名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 勒温曾说没有什么比这套理论更好了。看完后你肯定也会这么觉得。

记得罗辑思维的罗振宇曾经说过,这个时代最能够提升一个人的影响力的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写作,一个是演讲。因为这两种方式都是一对多的传播。而今天分享的《PPT制作新手指南针》、《TED演讲的秘密18分钟改变世界》和《金字塔原理》三本书,无论是写作还是演讲,都能够帮助你合理有效地传播自己的观点。从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写在最后的话:

大学期间我们4年错过的书实在太多太多,而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也会因此懊恼和后悔。

但曾经见过这样一句话:栽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看书也是一样,不要一直停留在过去没看书的后悔上,过去了就过去了,改变不了。人是活在今天和未来的动物,我们能够改变的也只有今天和未来。

不要让美好的今天变成后悔的未来。

我是王书叔,每周读一本书,写一篇文章,希望我们一起读书,共同进步。

最后,文末为大家带来一点福利:《TED演讲的秘密18分钟改变世界》和《金字塔原理》全书思维导图,希望对你理解这两本书有所帮助。

以上。

共勉。

《TED演讲的秘密18分钟改变世界》思维导图 《金字塔原理》思维导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