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菜谱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66年的人生,后期有12年,都在被贬谪期。黄州(今湖北)、惠州(今广东)、儋州(今海南)是他的受难地,也是给他最多灵感的地方,文学创作突飞猛进。“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让他渐渐沉醉在浓浓人间烟火气中,虽然穷困潦倒,但他那双发现美食的眼睛总能在大自然里找到惊喜,不但做出了寻常百姓也吃得起的美食,更传递了一种积极豁达的生活理念,正是“人间有味是清欢”。
黄州,有肉、有鱼、有羹
苏轼任徐州知州期间,曾连续七十多个昼夜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百姓杀猪慰劳苏轼,他推辞不掉,就把猪肉制成红烧肉,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被称其为“回赠肉”,这就是“东坡肉”的前身。
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协团练副使。与家人在黄州城东开垦耕种,筑一间草房,墙上绘雪景,名曰“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回赠肉”也从此命名为“东坡肉”。
公元1089年,苏轼再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疏浚西湖,筑堤建桥,杭州百姓感念苏轼,听说他爱猪肉,有人相送,苏轼再做“东坡肉”回赠,吃过东坡肉的人都啧啧称奇,并一代代传承,成为杭州名菜。
始于徐州、创于黄州,最后在杭州被发扬光大的东坡肉,与东坡羹、东坡鱼,合称“黄州三味”,都是味美价廉之佳肴。
惠州,有肉、有菜、有骨头
苏轼被贬惠州时,当地梅菜盛产,他发现梅菜经过腌制之后,本身的辛辣味就可彻底分解,苏轼再次创新,把东坡肉和梅菜放在一起烹饪,口感肥而不腻,鲜香可口,从此梅菜扣肉诞生了,成为惠州一道名菜。
羊脊椎骨因其形似蝎子,故而俗称羊蝎子。苏轼被贬惠州时,因当地位置偏远,全城每日只杀一只羊,好羊肉都给了权贵。苏轼就买没人要的羊脊骨,摘剔碎肉吃,他既觉得美味,也享受剔骨头的乐趣。在家信中调侃弟弟苏辙,你虽饱食羊肉,却可惜体味不到羊脊骨的美味。信末,风趣地说:“吃法是不错,就是骨头剔的太干净,身旁的狗不高兴”。在《与子由书》中,苏轼把羊蝎子的独家秘方,传授给了弟弟苏辙。
儋州,有海鲜
苏轼被贬儋州时,已经62岁,当时的海南,是天涯海角,是蛮荒之地,环境恶劣,物质匮乏,被贬海南几乎等于宣判死刑,而早已习惯苦中作乐的苏轼,能有海鲜陪伴更不觉得苦。
苏轼第一次吃生蚝就已经欲罢不能,而后开始,他改良烹饪方法,除了烤着吃,还煮着吃,还将肉、酒与蚝一并炖煮,味道都很鲜美。他与儿子的家书中言:“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