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小小说,故事故事类作者保护联盟好文

小说创作的心法·上篇

2018-12-24  本文已影响303人  一鸣
【寻找写作的真相】目录
【上一篇:写在分享之前】

关于小说创作的经验分享,我最先要探讨的课题是小说的创作心法。

相信在武侠小说或武侠电视剧中大家都看过这样的情节,一门武功有招术动作讲解,还有修炼心法。心法对武功招式进行指导,帮助习武之人更快上手,发挥出招式的应有威力,还可以避免走火入魔。如果将具体的技巧方法看作招式,在教导招式之前,我想跟大家说说这些招式的使用方法。让大家先对小说创作有一定的了解,在之后的分享内容中更有针对性地吸收自己需要的东西。

具体来说,所谓的心法主要包括小说写作者的成长阶段,每个阶段的注意事项,日常写作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等。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帮写作新人扫除一些思维障碍,知道小说创作是怎么一回事,也更清楚认识自己的成长路线,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包袱。

写小说很难?

据我了解,很多人之所以不敢写小说,是因为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点:小说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能写小说的人都是很厉害的人。

其实这些朋友都给自己制造了问题,大家不要小看信念的力量,当一个人的思维中认定了写小说是高难度技术活,每当他遇到写作问题,他都很容易回归到这个设定上,接着进入自我怀疑以及自我否定、自我批评。本来小说没有什么问题,在自己挑剔的眼光下就会挑出很多问题,越看越没有信心,最后还会放弃写作。乍一听,大家觉得这种说法好像带着浓浓的“鸡汤味”,似乎只要暗示自己是写作天才就能在小说创作的大道上畅行无阻。我的本意并不是要给大家灌输自我催眠的想法,而是想让大家正视,小说创作并不是多高深的事情。

小说跟散文随笔、诗歌或者应用文一样,只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并不比其他体裁更神圣。似乎世俗有一种偏见,真正的文学大师都是小说家。文学界里评选什么大奖,往往都是小说奖。这不过是因为人类天生都喜欢想象,喜欢听故事,而小说刚好满足了人类的天性,所以才比其他文体更受大众欢迎。如果要举办应用文大奖,散文大奖,诗歌大奖,同样会有相应的作品和作者获奖。

在我看来,小说创作就是一项技能,但凡是技能的东西,只要熟悉规则多加练习就能够掌握。学习写小说跟学习开车很相似,不会开车的人觉得开车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当他们学会开车之后又会觉得,这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汽车满大街跑,大部分人在驾校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就能拿到驾照,遍地人都能学会的事情怎么是一件难事?写小说也一样,大家看到简书有无数作者在更新作品,网文网站上无数作者在发布新作,这么多人都能做到的事怎么可能会是一件极难的事情?

我发觉大众对小说还有一种认识偏差,认为那些传承多年的大师级品的作品才叫小说,最低限度,能出版的作品才叫小说。这同样是拔高了主题,是对小说的误解。只要符合小说的基本规则,哪怕你的作品非常稚嫩,哪怕只有自己才有耐心看完,它依然是血统纯正的小说。所以,要写出小说并不难。难的是,作者要求自己写出大师级作品,或者心心念念要写出畅销纸书小说。

再用开车这个例子来解释,会开车的人遍地都是,但是赛车选手并非遍地都是。一个人要想成为赛车手,首先要先学会开车,然后再做长期的赛车练习,并依靠一些个人天赋才能达成目标。写小说也是如此,有能力写出小说的作者遍地都是,但是能写出大师级别的作品,或者有机会出版小说的作者并非遍地都是。要想成为小说高手,先要学习写小说,然后依靠一点个人天赋,加上长期练习,写出优秀作品,这样才有机会达成目标。

小说写作者的成长阶段

之前我在某篇文章里看到某个作家发表了这样的观点:写作者的成长过程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我表达期,第二阶段是刻意训练期,第三阶段是风格成熟期。简单来说,第一阶段专注于个人世界的表达,写得很随意,写作的内容对其他人没有太多分享的价值。第二阶段是提升期,这个时期写作者的文笔审美有所提高,会有意识学习模仿成熟的作品,并尝试培养个人写作风格。在第三阶段,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行文风格已经成熟,作品能体现出思想深度。

这三个阶段的说法只是这次分享中引入的一个概念,写作圈子里并没有这样一套公认的说法。这三个阶段的划分其实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它也不是对应于我们通常理解的新手、熟手、高手概念,它更偏向于写作者对自己写作状态的定位。

并不是说,第三阶段的作者就一定比第二阶段的作者厉害。有的作者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他的风格不断变化,也许每一部作品的风格都不一样,而每一部作品都很受读者欢迎,那么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很厉害的第二阶段作者。有的作者虽然风格成熟,但写出来的作品却没有什么吸引力,我们也可以说他是一个不太厉害的第三阶段作者。

事实上,厉害不厉害的评定更多地体现在读者的认可上,并不完全由作者的写作功力决定的。一个处于第三阶段的作者,某一天打算尝试写出新风格,他又开始各种试探,不断提高,这时候我们可以认为他又回到了第二阶段。所以,三阶段的说法,更偏向作者写作状态的自我定位,不反映写作功力的强弱。

有些写作者有过长期的积累,哪怕他是第一次写小说,他已经处于第二阶段了。像是一些从事编辑行业多年的作者,他看过大量的成熟作品,也了解出版市场的规则。当他们开始写小说的时候,他们很自然就按照小说出版甚至是影视剧本的规则来写。他们的写作定位直接跳过了第一阶段的“自我表达期”,直接到了第二阶段的“刻意训练期”。如果他们之前有过一些写作积累,文笔老练,更可以直接跳入第三阶段的“风格成熟期”。他们写出来的第一部作品,也可以达到大师级别的水准。像我国明清时期的小说作家,那个时代的写作成本比较高,也许一个作者一辈子就只能写出一两部作品,这些作品流传下来就成了经典作品,如我国四大名著。

我认为每个阶段的作者都有不同的“功课”,建议写作者将主要精力放在那个阶段的主要功课上。对于第一阶段“自我表达期”,这个时期的主要功课是享受的过程,让写作技巧自然提升。对于第二阶段“刻意训练期”,这个时期的主要功课是学习写作技巧,进一步提升写作技能,向成熟作品学习参考,尝试写出个人代表作品,还可以尝试投稿出书。对于第三阶段“风格成熟期”,这个时期的主要功课是持续创作,尽量多积累作品,在这个阶段,技巧已经不是主要关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个人境界的提升,并有意识将感悟收获通过作品表达出来。

对第一阶段作者的建议

就我分享的内容来看,我建议不同阶段的作者持不同的目的去学习吸收。对于“自我表达期”的朋友,我认为你们不用学习太多的写作技巧,尤其不用学习一些看起来很复杂高深的理论,这些东西就算你弄明白了,也不一定能应用在写作中。我认为你们关注享受写作的乐趣更重要,当你们写得有趣,你们自然可以坚持写作,你们的写作技巧也会自然提升。特别是文笔方面的东西,新人在表达上总会有一些小毛病,比如“的地得”不分,写出来的句子太长,语意表达模糊,偶有语病。像这样的问题,在写过一段时间之后一般会自动改正,也就是作者自己找到感觉了,会有意识修正。

我所分享的内容里,你们可以了解一些技巧上的东西,但你们不一定会用得上。如果你们觉得这些方法复杂,你们不用理会。在这个阶段里,我认为持续写作比较重要——比你们到处看写作技巧更重要。你们可以重点留意我所说的关于心法感悟方面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扫除一些心理障碍,让你们可以明白到,其实写作是可以很自由的,你们不用被一些莫名其妙的规矩所限制。

对于“自我表过期”的朋友,你们应该专注于做到流畅表达,并且能够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也许你们要在第一阶段呆上一段时间。不要期待通过一个课程的学习就能马上达到第三阶段。也许你们急于要学习一些写作知识,会找一堆写作教程来研究分析,但不要因为对知识的渴求而忽视写作。如果你们勤奋练习,并且有一定的写作天赋,通过一两部作品的积累,也许就能进入到第二阶段的“刻意训练期”。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就像是玩一个游戏,在新手村玩腻了,你自然想走出新手区,接受更大的挑战。

对第二阶段作者的建议

对于第二阶段“刻意训练期”的朋友,你们有过一定的写作积累,也可能养成了自己的写作习惯和写作喜好。对于我的分享,你们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来学习,而不必盲目全盘接受。或者你们结合自己的写作习惯,对我分享的方法进行灵活改造。只要对你有帮助,我不介意你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我的分享是自己写作多年来亲身实践总结出来的东西,对我来说是一套相对完整的写作理念,但对你来说未必百分百兼容。甚至也可能有些方法跟你的写作习惯相抵触。比如,我的写作方法有大部分内容涉及到“提前设计”,如果你只喜欢跟随当时的灵感而写作,那么提前设计的操作也许会让你觉得很别扭。这种方式就不是你写作体系的一部分,你应该做的,是思考这些方法能不能随时激发你的灵感状态,让你的写作体系更加成熟。

我相信每个人在写作路上看到的风景都不会百分百一致,对于第二阶段的朋友,我希望我的分享可以拓宽你的视野和眼界,让你们知道,原来别人对这个问题是这样思考,可以通过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来解决。以后当你们遇上相同的问题,也许可以借鉴这些方法。你们可以不认可我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理念,欢迎向我提出你们的意见。我建议大家对待写作教程也是持相同的态度,哪怕是著名作家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未必适合每一个写作者。对于不适合自己的方法,没有必要委屈自己而去遵从。事实上,一些写作上的问题不过是个人审美的问题,并没有对错之分。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作家持相反的观点也是常有的事情。

对第三阶段作者的建议

对第三阶段“风格成熟期”的作者而言,由于你们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写作理念和方法,我的分享也许不能满足你们,甚至你们的实战经历和技巧比我更加丰富。如果要给你们提建议,我希望你们开始有意识完善自己的写作体系。我理解的写作体系包含的内容比较宽广,包括主要吸取哪方面的知识,偏向于写什么题材,培养哪方面的写作风格,要摸索出高效而稳定的写作习惯,比如是一天一更,还是两天一更,是白天写效果好,还是晚上写好效果好,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被碎片信息打乱自己的思维。

另外我更建议处于第二第三阶段的朋友加强心态修炼。常见的心态修炼就是放下期待,克服焦虑。这并不是鸡汤式的自我催眠就能达到,也不是随便说说就能看淡。而是真的要培养出觉察意识,不断去监视自己的念头,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随时调整。结合我自己的写作经历,以及写作一程里接触过的作者所了解到的情况,处于第二第三阶段的作者往往对作品有比较高的期待,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挫败感。这些负面情绪对写作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导致作品质量下降,甚至让作者写不下去。

对所有作者的建议

我有这样的感悟,有时候我们的成功,甚至成为理想的自己,是分阶段的。假设写作的最高成就是以版权收益就能轻松过活,这个状态要求技能值是100。当新人的技能值还在30,他应该专注的事情是安心工作磨练写作技巧。当技能值达到50,他可以尝试一边工作一边写网文。当技能值达到80,可以尝试向出版方投稿。如果作者的运气比较好,可能在技能值70的阶段就获得编辑认可,成功出书。如果技能值在50的水平就尝试走出版路线,这样的行为算是跨级挑战,不一定会失败,但失败的概率会比较大,要接受这样的风险。

多数作者的痛苦(包括我自己)是没有正视自己的成长阶段,把跨级挑战的成功当成一种常态。跨级挑战不是问题,问题是,自己失败了之后不能接受,这样就给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自己的经历是,我在60分的阶段出了一本书,我以为这是一种常态。当我到了70分的时候,我迟迟没有办法出第二本书,我就常常焦虑不安。

之所以跟大家谈了这么多关于自我定位的问题,是为了让大家多反思,多了解自己。当一个人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他就会减少很多很多的烦恼,至少他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不需要做什么。他能接受每个时期的自己,接受那个状态下的优势与不足,对失败释怀,对成功感恩。

上面的举例仅仅是一个比喻,你要问我技能值30对应具体的写作状态是怎样的,我没有办法回答。对自己的定位只能通过对比来估算,比如你把某个作家当作自己的成长目标,将他的代表作品定为100分,那么你可以与之对比,估算自己的写作能力大概在哪个分数范围。也许,你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替换你的成长目标,你心目中的100分作品也会随之更换。

谈到这里,我还建议大家要将这个参考坐标放远一点,只跟比自己高几个层级的成熟作者(写作大师)对比,同时这样的对比只为了对自己的写作水平进行定位。我不建议大家跟同级别的作者进行比较。不管对方写得比自己好或者差,跟他们比较都是没有意义的。而且跟自己水平相近的人比较,往往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要么骄傲,要么自卑,要么焦躁。

当大家水平相近,对方偶然间取得了什么成绩,更是容易造成打击。这样的事情没有办法避免,只能自己去消化去看淡。这也是我刚刚对第二第三阶段朋友的建议,加强心态修炼。因为处于这个阶段,出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也许运气好一点就能做到。如果你的运气一直不好,别人来了运气成功出书,他们的成功就很可能对你造成压力。这样的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事情真的发生在你身上,我相信不是知道了道理就能解决,而是真的要去修炼自己的心态,觉察念头,及时调整情绪,只能一次又一次在难受的状态恢复平静,直到你不觉得那是一个问题。

写作状态的暂时退步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事实上,每个人的写作状态都是变化的,有时候状态特别好,有时候状态会比较差。初学者可能不了解,写作提升是曲折上升的过程,也许开头写得好,中间就写得差,到后面又会写得好。也许第一部作品写得好,第二部作品反而写得差。但总的来说,总体上是会慢慢提升的。一个作者持续写作几年,哪怕短期内状态出现反复,长远来看,三年后的作品会比三年前的更成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