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儿子不行的

2018-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方向去去就来

之前无意中看到家乡的堂姐发的一条朋友圈,照片里新生的小宝宝正睡得香甜,随即一问,是个男孩。话语中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堂姐心里的快乐和满足,我遥遥祝福:姐姐终于达成心愿了,好好休息。

这份快乐和满足等待地太久,久到这近十年的时间里她的表情里永远夹杂着一丝苦涩,之前已生过3个女儿,还有两个被打掉。面对婆婆的不屑和冷眼,丈夫的叹气和不甘,中药罐里还熬着滚烫的汤药还等着她,这些摆脱不掉的场景是不是在每个午夜梦回里都变成了恨自己不争气的眼泪?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吧。

从上高中、上大学再到出来工作,回家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最开始还能跟周围的人聊过往,聊外面的世界,后来就变成了无话可谈,女孩子们都相继结婚,没过几年就手里牵着两个了,走家串门的时候成群结队,好不热闹。

我惊讶这变化的速度,但也抵不住老家人的各种苦口婆心:女孩子反正是要嫁出去的,大了就没人要了,趁着年轻把孩子一生,放在老家老人帮忙带,两口子出去挣钱,回来盖个房子,日子不就这么过嘛。

日子还真是就这样过去了,每年的正月里是结婚的高峰期,挨家挨户地喝喜酒都能排上好几天,我碰到小学同学的办酒宴,总说真快啊你们真好啊类似词不达意的祝福。

女孩子22岁之前是要嫁掉的,之后登门拜访的次数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减少。见面、定亲、彩礼、办酒都一气呵成,来年怀孕年要是生了个女儿,那就一直生下去吧,直到生出儿子为止。

或者是庙里拜观音菩萨,拿走庙里的一只小鞋子,一定是要左脚的,说是这样回去就能生个大胖小子了,如果心愿达成,还要再回去还愿的,再把鞋子放回去,表示菩萨开恩,观音送子了。

堂姐应该也去拿了鞋子吧,这么多年的备孕怀孕期待失望,终于在今年心愿圆满。听我妈说,她婆婆可高兴了,见人发糖,终于抱孙子了。

我问,为什么要这么不珍惜自己的生命非得生个儿子?我妈云淡风轻地说:农村不都这样的嘛,女孩子是要出嫁成了别人家的人,儿子才是自己家的啊。

想着还有个妹妹也是生了女儿,接下来是不是也要重复这样的路?

我不想跟我妈争辩什么,就算你能用现代社会的各种变化与发展趋势跟她解释,她依然认为儿子是自己家的人,女儿是别人家的人。只剩无奈和心酸了吧。

但无论如何,看到堂姐满足的笑容,这些年受的委屈也变得值得了吧。

母凭子贵,无论社会怎样飞速发展与变革,在乡村的每个角落,依然能看到一些固有的观念和思想始终盘踞在人们的心里,它是人们面子上的荣耀,也是心底精神生活的支撑。物质生活带来的繁荣并未填满内心的空虚,绵延子嗣传宗接代才是对祖宗最大的恩泽。

没有是非对错,只有值得和不值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