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下的两极反差:频频倒闭的商超和遍地开花的零食店

2024-09-18  本文已影响0人  陆星渊

网上铺天盖地都在说消费降级,还没来得及给贫穷的自己哭两声,然后就看到了华为新手机的定价,一时分不清到底孰真孰假该信谁,怀疑自己活在幻境之中。

消费降级到底降在了哪里?之前一篇日志记录过,今年六月底从油松那边搬到了元芬,有一回周末回去溜达,惊然发现万众城那里开了很多年的华润万家关门了,实体老店关门,这两年已经司空见惯,不算什么新鲜事了,常见的一种观点是受当前经济环境跟网络销售的双重挤压所致,根据民间一些统计数据,华润万家最近一二年关闭了不少门店。

与之对应的另一个极端,是零食店如雨后春笋,我刚搬到元芬花园的时候,元芬新村入口这条长街上有两家零食店,其中一家据同事所说还是年前刚开的。

月前,村口那里开了第三家,开业的那个周末连续两天,门口一直排着长龙没断过排队的人,让我恍惚觉得群众的的购买力依旧能抗能打,直逼前两年抢购房子的盛况。

零食店如此受欢迎自然是有缘故,他们主打一个薄利多销,同样的一盒饼干,在美宜佳是九块钱一盒,零食店三四块拿下,你告诉我这怎么竞争,还用纠结选择吗?一倍差价的情况下我甚至不想去追究买回来的东西是真是假质量如何,我只要它便宜,吃不死人,这就够了,这些东西,放在大型商超里,就是一个一个摆在我的眼前我也是消费不起的。

频频关门的华润万家,定价跟天虹差不多,几根绿叶蔬菜就够我打一天的工,一兜子零食买出来,半个月班就白上了。我就一直很好奇,这类商超里的昂贵蔬菜和食物都是给什么人消费的?就算曾经以亲民价打招牌的大润发,现在也越来越“贵族”了,周末在里头转一圈,发现我只能买几个馒头,连咸菜都有点心虚,两夹子上来,袋子没盖住底,上称一看,十多块钱了。

零食店的火爆,你在于你进去之后不会存在逛商超时候的顾忌和窘迫,也正因此会短暂出现一些“剁手党”的症状,心理大概就是“反正也不贵,我多拿点”,拿一点拿一点,最后结账,也不少花钱,但却不心疼,因为这钱花出去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一堆喜欢的零食,不像在商超,钱花出去了,东西没得到多少,总有种打水漂的冤大头感。

打价格战的目标可以有很多,为何单单火了零食店呢?吃零食是整个人类的顽疾,尤其对中国人,去大商超里买不起,这时候零食店的价格优势就发挥了作用,它像一块蒸煮好了的唐僧肉,吸引着每一个嘴馋的男女老幼,“几十块钱一盒的饼干老子吃不起,难道这两三块一包的我还不敢消费了吗?买”,它的便宜成全了你在商超里无法满足的欲望,所以这笔钱的付出让你觉得可以忽略不计,消费降级的时候,大件贵重的不敢买也买不起,购物消费的念头就只能被迫积攒,无法排遣,时间久了也是个大问题,而现在,积累的消费欲念通过物美价廉的零食得以宣泄,这恰恰成了消费降级真实性的佐证,也是零食店遍地开花的内因推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