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大讲堂

述而篇第二十八:知是多闻多见得来的

2019-07-18  本文已影响1人  西源

原文:

        子曰:“盖有未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这一章,孔子,还是在讲学习。共两句话,第一句话,他是反对无知而作的人,他特别申明:“我无是也”,即他自己没有这样的毛病。第二句,讲学习,他认为要见闻、多见,择善而从,这是“学而知之”,故是次一等,上等的是“生而知之”。

        无知而妄作,即为不懂装懂,这不是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多闻、多见。学习除需要废寝忘食的态度外,还要多闻、多见,择善而从。人的知识的获得,是靠努力得来的,但知识的渊博,则必须要多闻、多见,择善而从。与此同时,多闻、多见,正好说明,知识不光靠勤奋学习从书本获得,还需要多闻、多见,从实践中获得。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能说的就是本章。

        于本章,我们似乎还可以看到,孔子一直强调“学而知之”的。“生而知之”可能有,这种人可能是千年难遇的天才,即使有,也是凤毛鳞角;余下的大多数人,生而不知,必须“学而知之”。对大多数人,学是十分重要的,是获得知的唯一手段。并且,本章中提到“多闻、多见”,说明孔子并不主张读死书,人尽管需要废寝忘食死读书,这仅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事事留心,时时细心,做到多闻、多见,于书本之外、社会现实和人生日常中时刻留意、观察,以获得实践知识,以扩大自己知识面,最终才能知识渊博、见多识广。

        综合起来,本章是要告诉人们,人要虚心好学,万不可不懂装懂,人是学而知之的,学,不光从书本,还需要多闻、多见,从实践中获取更方寸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这才是真正的学习态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