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学习方法论》
我是个严重的拖延症患者。
写《学习方法论》这篇文章已经很久了,一直拖到现在都没能开始践行。
记得9月份去常州见几个要好的同学,和他们谈起了去重庆投资房产的事儿,甭管我说的多起劲,几个同学纷纷抛出了反对意见,继而转向其他话题。我也就此作罢,毕竟投资是件很个人的事儿,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他人身上,即便是好朋友。
12月份的时候去郴州参加一个同学的婚礼,同学们又聚到了一起,几杯酒下肚,我跟他们说我已经在重庆买房了,又和他们分享了一下在这个西南中心城市投资的基本逻辑。同样的话,这次他们却听进去了,并愿意一起去那边做房产投资。所以很显然,大家看到了我拿真金白银砸到这座城市了,才愿意去认真的听我的投资逻辑,才更容易认同我的观点。
《学习方法论》里面“概念关联化”的方法,是李叫兽在《我是如何打造知识体系的》一文中提及的。
简单点说,就是将你习得的概念(无论是哪个学科的),尽可能的关联到生活中的事件,和各行各业的经验中。
当然,这种方法不是所有学科都适用。
许岑在《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精品课中提及了自然主义和结构主义两种学习方法。他介绍说自然主义核心是模仿,你要是学习语言、乐器、书法这些东西,就要用自然主义的学习方法去学才有效果。而结构主义的核心是创造,你要是学习医药学、艺术、或是经济学,就要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学习。
也就是说,技能类和知识类的学习方法不能混为一谈。技能类更注重模仿,然后不断的练习、调整、熟悉。知识类的学习,需要透过现象去寻求底层的关系,不断的强化。
而“概念关联化”不适用于技能类的学习。
所谓的“概念关联化”就是在学科的概念与现象之间建立强连接。
学科的建立是将现象总结、浓缩成种种概念的过程。学习恰恰是个逆向过程,先学概念,再与现象建立关联,关联建立的越多、越丰富,效果就越好。
比如说在《学习方法论》一文中,例举了如何用“沉默成本”这个概念来和服装店老板砍价。如果这个例子还不足够让你印象深刻,那么我们可能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周末下午,和女朋友开车6公里来到了一家环境不错的电影院,选了好一会儿,终于决定花100块钱买两张看起来不错的电影票。可是看了30分钟之后,发现这是个不折不扣的烂片。那么怎么办,钱都花了再忍受一下看完吧——这会是多数人的选择。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沉默成本”。投入了时间、金钱的事情,人们很难割舍。而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是“沉默成本”在作祟,最佳的选择是中断观影,去做其他找乐子的事儿,否则你会搭进去更多的时间成本。
“知识焦虑”这个词很流行,它体现了现代人的一种学习状态。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我们需要在学习各个学科的过程中,需要停下来,不断地把概念与现象建立关联,才能更好的掌握它。
不过,在开挂之前先做到概念关联化“概念关联化”这个概念吧。
接下来便是践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