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大秦帝国》

2017-03-20  本文已影响114人  牧风汉子

       

牧风汉子

         

牧风汉子

         读孙老师的《大秦帝国》,是一件乐事,也须极富耐心,身边很多朋友止于第二部、第三部,读完者甚少。自己花了195个小时不间断读完六部《大秦帝国》以及进阶指南,是完全被孙老师展示给我的一个与历史教科书不同的战国和秦帝国所吸引了。 与我来说,许多观点认识是颠覆性的,令我深深陷入反思。历史,如何探究他的真相?史书记载的偏私,会不会割裂文明的传承?如果历史可以重演,秦帝国如能延续,现实中国的法治会如何?这些问题时时促使着我去探求这段历史,所以,我同时还读了《战国策》、《史记》,所读,均使我儿时所学被颠覆。

        战国真是个非常奇特的时代,其奇特之处在于,其一,大争。这是个大争之世,战争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各国从诸侯起皆图谋扩地封疆,自称王后,更是厉兵秣马,战乱不断,所图者,称王于天下,战国七雄皆由此心,此是战国之大势。其二,求变。各战国均欲通过变法,强兵富民,以大争于天下,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商鞅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各有所成,其中,商鞅变法立法制、开阡陌、赏军功,终使秦国强于六国,一统天下。其三,争鸣。大争之世,君王求贤于天下,士致于安国富民,各家学派论争于天下,学风之烈,后世不如,尤以齐国稷下学宫,天下名士云集,时时论战,齐王、孟子等均参与论战,言论自由之风今世不及其一,造就了诸子百家,为中华文化奠定了根基,泽被华夏万世。

         第一部《黑色裂变》从五国会盟开始,秦国被视为落后之地,为山东诸国所不齿,不与会盟。秦孝公为此断指滴血立“国耻”碑,读至此,足以警醒今世国人。孝公求贤若渴,与商鞅三次会面,听其论政天下,结成知己,孝公支持卫鞅变法亘古未有,商鞅亦舍身变法,顾公无私。那种君臣同心、那种相知相交、那种忧国忧民、那种知耻图强、那种守信重义,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最为吸引我,读之令人心潮澎,心向往之,有了这满满的正能量何愁国不强!有时,鼻子也会酸酸的,时时为秦人上下同心所感动,为秦孝公这样的明君所感动,为商鞅大公无私所感动。我一直在思考,假如现在国有难,我们能不能这样上下同心呢?孝公虽死,商鞅虽车裂,但其创制之秦法却被留存下来,为秦国富国强兵奠定了制度基础。

        2017年春节去了浙江丽水,在春节回家的火车上读完了第二部《国命纵横》。这一部重点是苏秦和张仪的合纵连横,以及战国四君子的故事。张仪和苏秦都是治国奇才,纵横捭阖,潇洒飘逸,两人故事令人荡气回肠。四君子个性鲜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使战国之世丰富多彩。但是,这一部没有了秦孝公与商鞅的悲壮,更少了激情澎湃!尤其是,对赢驷车裂商鞅初读时感到很是愤恨,待读到苏秦临死时也让齐宣王车裂自己已吸引仇人出来,虽然商君是顾公无私,以死来立秦法之威。令人慨叹,盖古时的君臣不能以当下理解之,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也是中国两千多年不变的政治模式吧,善后者归隐山林,凄惨者满门抄斩,如此如此罢了!

         读完了第三部《金戈铁马》,给我一种感觉,战国时各国均有称霸一统天下的想法,即使弱国小国也谋求变法图强。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给我的印象最深,在視胡人为未开化之野蛮人的战国,师胡人,立行胡服骑射,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政治智慧的,这也说明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不拘程式,与时俱进的民族,这是积淀在我们民族文化和秉性的。胡服骑射造就一个可堪与秦国抗衡的大国,可惜长平一战,赵国大军几被全歼。惜乎,无名君,名将也难以报国。可叹赵括本可为一世名将,奈何与战神白起同世为将,第一战即与白起对阵,岂有不亡哉,徒留纸上谈兵于世。但白起的命运也是凄惨,秦国也未抓住时机,秦昭王几起昏招,又致秦国陷于险地。强起白起被拒,赐死一代战神。壮哉,我中华民族不乏孜孜追求变法图强的仁人志士和明君贤臣。悲乎,贤君名臣惜无一代之强!

         读完第四部《阳谋春秋》,寒冬已过,窗外春雨淅沥,春天即要到来。这一部艳情野史,民间多有传,孙老师写来却多了一份历史分析。最后一段一口气读完,尤是愤懑,吕不韦此人原为大商,初见赢异人便生经营之心,一则光耀门楣,一则施展抱负,均无可非议,然其毕竟是个商人,只因未处理好与太后的感情,竟然进献嫪毐于太后,致嫪毐得势乱国,不韦何其罪也!这一部赢政与一班名臣名将如蒙恬、王翦、李斯登上舞台,年轻时的嬴政便显出经国维地之大才,尤其是其坚韧不拔、博学崇法,令人印象深刻,这一部为大统一开篇也!

        第五部《铁血文明》是含着泪水看完的,一个雄才伟略的皇帝轰然倒下了,遗诏尚未写完,他该有多少未了的心愿。他想把四海的老秦人召回,因为他感到愧对于他们;他还想看看巍峨的万里长城,那是他安防华夏的宏愿;他还要北上九原,看看他心里挂念的扶苏蒙恬,这一切都无法在实现,他在开拓华夏的路上猝然倒下了,留下了多少遗憾!这一部主要是秦灭六国和统一后的治国大政,以及秦皇的最后岁月。孙老师历史和文学知识丰富,统一之战,每一战皆有详细精彩的描述,同时,对六国灭亡又做了细致入理的分析。在统一六国后,君臣上下一心实施新政,车同路、书同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置郡县、明法度,都是前无古人的治国大政,为华夏文明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读之令人自豪!最后岁月的始皇帝有很多反思,这些反思,如果他还能在世,必会带来另一番景象,然而,即使明君,最后错用赵高,必将是帝国掀起腥风血雨,万世基业,一朝崩塌,痛惜哉!

        早晨五点,睡梦中醒来,读完了最后一部《帝国烽烟》。这一部读来最是令人愤懑,心里壅塞!秦帝国自始皇薨,短短三年便亡国灭种,何其惨也!然亡秦者秦也。其一,统一六国后,政策失当,始皇帝追求万世基业,以战平六国后,正是人心动荡,民生凋敝之时,当休养生息,以秦法教化六国民众,统一天下万民思想,然缺征发民力大修长城驰道,非错也,时不当也!其二,六国复辟实不足为惧,六国国未灭时,已不敌秦军,复辟势力如何能有原来六国势大,始皇多次出巡,查六国复辟势力,不将精力安国富民,不当也!其三,乱用方士,耗损精力,致使自己对身体状况估计不足,屡屡被方士强身之药所迷惑,未能及时安排帝国后事,以至于死前遗诏都为书写完成,为帝国留下巨大权力空洞和后患。君王当谋划后世于前!其四,最后时刻,谋划失当,让郎中令蒙毅离开自己身边,错用奸佞赵高和私欲极重的李斯,盖赵高为阴人,心智已扭曲,何能托以安国大事,使赵高李斯之流有机会沆瀣一气,矫诏乱国,使帝国崩塌。其五,李斯私欲毁国,李斯于秦帝国有立国大功,但其在帝国关键时刻,以自己的私欲谋划帝国大政,竟然与赵高之流合谋,并亲自矫诏杀死扶苏,下狱蒙恬,皆源于两人与自己政见相左,担心扶苏登基后自己身家性命、家族不保,于一己之私,置秦法与帝国大政不顾,矫诏乱国,最后成孤家寡人,惨被赵高辱死!其六,蒙氏兄弟的愚忠,扶苏的精神崩溃,朝臣的怠于抗争,错失了一次又一次清奸佞,正国法,挽危亡的机会,盖天将灭秦,时运也!真是:万世基业始,帝国悲歌起;奸佞谋国乱,复辟风潮涌;陈胜举旗反,六国王纷争;霸王忙屠国,汉祖隐谋国!

         六部《大秦帝国》洋洋五百多万言,孙老师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战国,全新的秦国。历史故事之曲折,历史人物个性之鲜明,历史事件之跌宕,是这个大争之世如此富有活力,如此丰富多彩,又如此悲怆、如此悲悯。但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事件可能重演,但历史不可重演,读之,常常于心里假设,然历史没有假设,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息,置于其中的每一个人,谁又能掌控自己的命运,齐愍王为国人恨食、赵武灵王孤独饿死、始皇帝如此丰功伟业,沙丘猝死,秦帝国二世而亡,岂不令人悲叹。如是命运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