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思考
----读《教师的使命》
今天的读书内容中文质老师提到了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他说教师的工作是复杂的,很多时候是很难评价的。我们要在具体的学生身上做一些具体的工作。而老师的很多工作是不能以具体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这一点我们对于我们这些身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而言,我想大家都会有共鸣的。表面上看,我们教师的工作好像只体现在我们的上课节数和一些可以看见的备课、作业批改和试卷批改等方面,但事实上我们的工作现在已经复杂到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了。我们做的很多很多工作是无法用具体的数据来计量的。例如,我们对所授课班级学生在思想交流方面所做出的那些工作,一线教师几乎都会与自己的学生做很多沟通,关于学生的学习上的各种问题、人际关系与交友、家庭生活与成长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这些都是教师和学生经常沟通的话题。这些工作贯穿着我们教学生活的每一天,但是却不可能用具体的教学成果方式体现出来,也没有具体的工作量可以计量,但是我认为这些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无法离开与教师的对话、沟通与交流,而且一个教师如果想要真正了解、走进和帮助学生,这样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美国的教育家鲍威尔说学校越小越好,小的校长学生能叫出学生的名字那是最好的。但是对于很多学校的管理者来说他们可能并不赞成这样的观点。因为学校的规模意味着很多其他方面的东西,学校的发展也是他们关注的大事情。所以大学校、大班额是很常见的现象。现在国家对于班级的人数已经做出了要求,即便如此,班级人数保持在50人左右也是非常常见的。小班额的理念是从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出发,而大班额则是从关注学校的整体发展和规模出发。经常听到有人以自己学校的在校生人数作为自己学校发展得好的一个资本对外进行宣传的。
关于大班额,文质老师提到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那就是当班额变大的时候我们经常就会从对个体的关注转到对学校的整体控制上。这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学校管理者要求整个学校保持有序、规范,但是一个个具体的千差万别的生命组成的集体如何做到整齐划一、动静有序呢?这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的。
文质老师还提出大班额会让教师没有办法做到对生命本身的敏感进行关注,大班逻辑、大校逻辑会让教师的心越来越粗糙和麻木。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量超过一定程度,老师根本是无法关照到全体学生的,也无法做到能及时捕捉到每个学生的信息的。而每个孩子读需要被关注,需要被看见,需要被认可,需要被欣赏,这是生命的一种本性。教师处于这种矛盾的状态中,大班额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孩子的差异性是多方面的,这是生命的常态。我们教师如何看待这种生命常态呢?文质老师提出用生长的视角看待学生,提倡我们尽力去成全学生的成长,这样的观点对于我们所有一线教师来说都是值得借鉴与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