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赵氏孤儿,程婴牺牲了战友和亲生儿子!墓祠堂联写得浩然正气
赵氏孤儿非虚构:山西此墓祠堂横批“忠智侯”,公孙杵臼埋骨千年
历史上的“程婴救孤”的故事很有名。被改编成了大型古装豫剧,后世广为传颂。
随后,根据《赵氏孤儿》相同故事改编而成的传统话剧和电影,再一次亮相,受到了公众欢迎。
故事所取的背景年代是晋国时期。
时逢天下荒乱,晋灵公无道,百姓生活得苦不堪言。
赵氏家族一门忠烈,却不听忠言劝谏,导致一家300多口,被奸臣屠岸贾全部残害、灭门九族。
生死存亡之际,晋国公主——赵盾的儿媳妇,在宫中产下一子,成为赵家惟一的“独苗”。
但心狠手辣的屠岸贾为绝后患,不将赵家拔草除根,誓不罢休。
身为赵盾家的门客和草根医生——程婴,临危受命,接受了孤独重大的使命。将刚出生不久的赵氏婴儿,悄悄藏于药箱内救出宫。
闻听公主刚生一子,赵家还有一个孩子在世,且被带出宫外。
屠岸贾在宫内、宫外搜索无果后,将全国范围内半个月以上至一岁以下的婴儿,全部集中在公众场合。
屠岸贾声称: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如果不将公主新生的赵氏孤儿交出,就会将全国这个年龄段出生的婴儿们全部杀绝。
为了拯救赵氏孤儿,又不伤害这些全国无辜的孩子们。程婴与早已退隐的公孙杵臼密谋商量了一个计策。
屠岸贾规定的时间即将到来,关键时刻,程婴见到屠岸贾,并向其告密:赵氏孤儿就藏在公孙杵家中。
面对奸贼派来捉拿他和孩子的公差和官兵,公孙杵臼大骂屠岸贾毫无人性、残害忠良。
屠岸贾杀死了家中的孩子,公孙杵臼大骂屠岸贾后,撞阶慷慨自尽。
“源易缘”注意到,这个剧情中,屠岸贾杀死的其实是程婴刚生下的孩子。
为了赵氏孤儿和全国的婴儿们,公孙杵臼和程婴商定,牺牲了自己的亲生骨肉,由程婴前往告密,用“调包之计”,最终保全赵氏孤儿。
可由于程婴的“告密”,不知道真相的人们,天下人都唾骂程婴背信弃义、卖主求荣、出卖朋友,与奸人残害忠良。
“16年啊,我又当爹来又当娘,含悲忍泪,蒙屈含冤,度日如年……”
当舞台上的“程婴”,如泣如诉地告白着16年的艰辛与冤屈时,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长大后的赵氏孤儿,被赐名赵武。赵武16岁时,长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程婴见时机成熟,程婴将屠岸贾当年的横行专权,以及赵家悲惨遭遇,悉数告诉了赵武。
在朝臣韩厥的帮助下,赵武与韩厥里应外合,灭掉了权臣屠岸贾,血海深仇,终于得以雪耻。
赵氏冤情大白于天下,程婴忠义大白于天下,公孙杵臼忠烈大白于天下。
故事最后的结局,还是令人叹息:程婴十几年来在精神与肉体折磨的屈辱痛苦中,回忆起往日的救孤之险,育孤之艰,失子之 怜,丧妻之悲,丧友之痛,往事一齐涌上心头,拔剑自刎而死……
程婴死后,赵武为尽孝道,为程婴守孝3年。
程婴和公孙杵义救赵氏孤儿,并非只存在文学作品中。在山西忻州市区2公里开外的逯家庄村北,百姓们感公孙杵臼的忠义,为其夫妇建立了一座祠堂,当地人称为”大寺“。
”源易缘“注意到,这座祠堂建于清道光24年。但在明朝正德年间,就有人为公孙杵臼夫妇立下墓碑,上面题铭有:晋义士公孙杵臼墓”等8字。
在祠堂正殿的两面还有一幅堂联写得正气浩然。
上联:打开生死路,生也在赵,死也在赵;下联:识破难易关,难亦存孤,易亦存孤。横额为:忠智侯。
这幅堂联,充分赞扬了程婴和公孙杵臼夫妇等人,那种崇高、伟大、献身、坚忍、忠义等民族精神和闪耀的人生光辉,淋漓尽致,令人观为叹止。
读过这些对联,您有何看法或感受呢?欢迎留言互动。
参考资料:《中国传统文化》、《山西文物旅游》、《中国通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