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写作•遇见亲子教育人生百味

日常,一个人带二宝(10):去看了《你好,李焕英》

2021-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陈杉杉

昨天,去看了《你好,李焕英》。

买票时,正好和朋友聊微信,我说今天去看这部电影。

朋友说,你准备好纸巾啊,听说看过的都哭得稀里哗啦的。

朋友说,每次她看完电影,都是很容易就被情节打动。女儿却会说,有啥哭的,没感觉。

贾玲这部电影确实是太有名,刷屏了,过年那几天,我只要打开关注的微信公号,几乎就会跳出有关的影评。

听去看过的朋友说,也是哭得不行。

有一个影评作者写的是,她春节买的凌晨档,哭成狗。

还有一个网友留言说,不仅仅是电影,每看一篇相关的影评,都有那么好哭。

在生豆豆之前,我看电视剧,经常是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

宝爸在家同时看的话,他就会很无解。

总之,我做好了,痛快地哭一场的心理准备工作。

只是完全没想到,还没前天看《我的姐姐》更加触动泪点。

回来的路上,我也很纳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可能因为那几个有名的喜剧演员,很多喜剧的表现手法,让我看完笑得更多。

可能是中途,小豆跑出影院几次,我错过了部分故事情节。

可能我现在也是妈妈,看电影时我身边带着俩娃,觉得电影中的情节,我做为妈妈的视角看来,都是那么普通啊。

比如,晓玲小时侯尿裤子,正常啊,有朋友的孩子,好大了还晚晚尿床的。

比如,晓玲的裤子膝盖处几乎都是破洞的,妈妈每条裤子都给她缝得很漂亮,这也正常啊,没有钱买新裤子肯定得想办法缝好缝漂亮的,总不能让女儿穿烂衣服出门吧。

还有那个很多人哭得湿掉几包纸巾的场景:妈妈送女儿上学坐车,自己舍不得车费,没有撑伞在大雪天走路回家。

看到妈妈的背影越走越远,晓玲哭得不行。我却想着,快回来坐车啊。

如果因为着凉有个伤寒感冒什么的,可得不偿失了啊。

看来,在现实生活中浸泡得太久,我已经离艺术很远了。

就像电影字幕写的那样:自从记事起,我妈妈就是中年妇女的样子。

我倒是希望,能拥有一颗中年少女心的啊。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如今没那么容易感动了呢?

查找到一个自认为比较合理的,心理学上的解释:

容易感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内心投射,我们把自己的情绪、感受,以及内心的人物故事投射到了眼前的故事、情节上。

哭的也许是那个情节中的自己,如果自己处在那个情节中,我们的内心感受,在那一刻,通过想象全部出来了。

因为觉得那个情节中的自己可怜、缺爱,没有被好好爱。

这导致一个人很容易进入他人的故事情节中,被别人感动。

其实很多时候他是在作为一个旁人,看见那个蜷缩在角落里,没有被好好爱过的自己。

缺爱的人,容易被感动。如果这个程度不太过,这是一种很好的.感同身受的能力。

如果太过,太容易感动,那它就会让一个人变得多愁善感、顾影自怜。

当然,大部分时候这种感动,是对于他人的感同身受,是人之常情。

所以,我现在,是不那么多愁善感了吧,是我心理素质变强大了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