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一、四种不好的过激情绪
1.过分的烦躁(紧张、沮丧、恼火、担忧);例如为了考试、面试过分紧张。
2.过分的生气(戒备、被激怒、气得发疯、挫败);例如当你的配偶批评你不干活或者工作上同事不配合的时候。
3.过分抑郁(无精打采、一蹶不振):例如:失意忘形。我失恋了什么都不想做,你什么都不要跟我说,我不想听。
4.过分内疚(过分承担责任、过分悔恨):例如你因为离婚而对孩子内疚,处处宠溺。
如何判断过分,其实人们大多数时候,是能识别出自己什么时候反应过激,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过激反应不要发生。
二、ABC理论
我们的坏情绪怎么来的呢?
人们不是天生就有坏情绪,埃利斯给出了诱因ABC理论。
A诱发性的事件,特定情形或特定的人。B你对这件事情的思考和判断。C你的感受和行为。
不是A这件事一定会产生C的结果,A本身不会导致C,而是B导致C,A只是诱因。
三种病态思维模式:
情绪和行为反应过激,是由三种病态思维方式导致的:
一是恐怖化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式是“万一……怎么办?”
二是应该化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式是“我一定……”这种必须、应该的思维模式。一旦有了必须的思维模式,你对自己要求就很严苛,把自己弄的很惨,也会对周围的人有很高的要求。
三是合理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会把不合理的事情合理化,合理化思维是一种软弱的应对方式。
三、第四种思维模式: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如何练习第四种思维模式:
步骤1:反思自己的感觉和行为:我的感觉和行为是不是合适。
步骤2:认真审视自己的想法是怎么把自己弄成这样的,是自己的过分的焦虑、愤怒、抑郁和内疚吗?
步骤3:如何反击和对抗自己的非利息ing思考方式。
步骤4:用什么样的更好选择来替代非理性思维。可以用我想要、我喜欢、如果……就更好了的思维方式。
不是人和事牵着我们的鼻子走,而是我们的思想和理念。不是不让你激动、愤怒、害怕、紧张、悲伤,而是不要让这些情绪过激,把他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