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一本来自未来的日记
龙应台的《目送》,曾经在书店里一眼扫过,看书名能猜想其内容大概。只是彼时的我兴趣不在于此,更多的被成功秘籍、心灵鸡汤所吸引,于是一次次与她错过,迷失在一大堆躁动和欲望之中。
及至人生阅历渐长,岁月蹉跎,浮躁驿动的心被现实打磨,开始一点点沉静下来。慢慢地,懂得了观察,尝试着思考,有了些许所得。在此时邂逅《目送》,仿佛孤单莽撞的旅人遇到了一位平易近人的睿智长者,一番交谈,感悟良多,前途虽然依然坎坷,但内心却踏实了许多。
能在而立之年读到龙应台知天命时的人生感悟是一种幸运。那些饱含情感的质朴文字温润了岁月,柔情似水,淙淙从心田流过。
《目送》共有七十三篇散文,更像七十三篇精华日记,道出了龙应台多年的所见所感所想。不少篇章感人至深,反复阅读,引人深思。
《目送》一篇,是全书的开始,也是全书的升华。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看似热闹非凡,实则孤独失落。岁月如白驹过隙,眼看着父母一点点老去,身子越来越瘦,脚步越来越轻,整个人逐渐缩为影子,终将带走你的回忆,让你痛彻心底。年华似水流,孩子一天天长大,不管他顺从还是叛逆,终将羽翼丰满,展翅飞离,一颗心不再完整,无尽落寞从此侵袭。
此情此景,让人脆弱心碎,但这就是人生,逃不过、避不了的规律。正如龙应台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不)相信》一篇,是禅院的钟声,智慧经年的沉积。相信与不相信的变化,是思考的渐进,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从不相信到依然选择相信,历经了现实,磨砺了锋芒,获得了睿智。成长亦是如此,正如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跌倒——寄K》,是轻柔的话语,温暖的眼神。当轻生的悲剧一再上演,龙应台反思教育,在我们的成长过程里,教育只教会我们如何追求成功,出人头地,即使失败也要卧薪尝胆,追求绝地反击。没人教过,跌倒后如何清洗伤口,以怎样的表情面对别人,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怎样将失败转化为人生的修行。
一篇篇日记夹叙夹议,有爱,有痛,有思考;或娓娓道来,或掩卷叹息。如同这多变的世事,聚散无常,悲喜莫名,唯有用心体会,细细思量,才能褪去喧嚣的繁影,领悟平和宁静的真谛。
生活仍在继续,平凡和琐碎是主题,但当我们有了领悟,明白人生是一次修行时,举止将变得从容,生命将充满意义,随心所欲不逾矩。
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好在有书。读一本好书,仿佛和一名高尚的人交谈。在寂静之夜捧起《目送》,好像穿越到未来,在灯下翻看自己中年后的日记,回忆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文字朴实,心静思远,现在你若能翻开此书,便是在青涩时细品岁月酝酿的成熟和自然。喜悦,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