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虎的末日
2019-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风云义_闽魏
冢虎的末日
倘若按照古代年龄计算,七十出头应该算是高龄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熬死过武帝、文帝,耗死过明帝,胜利的署光在向冢虎招手。
宣王终于还是没有像武帝(在汉朝另辟自己的魏王国)那样在魏朝另辟自己的晋王国,如果说曹氏的擅权行为在汉末乱世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司马氏的所为则是在一个业已统一了北方的王朝而欲进一步统一全国的基础上实行改朝换代,曹魏的起家明显不是很显赫,武帝自然要吸收不同身份、各式各样的人才来管理自己的国家,其中包括当时的名门望族司马氏。文帝的汉魏革命也是顾虑到这一点,便采用了陈群的“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不得不向北方的门阀士族做出了巨大的妥协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同时也让宣王一族有机会做大魏初三代帝王皆有识破其不甘于人下“狼顾之相”的慧眼,而又不敢轻易行擅杀之令,非不为实不可为!
曹魏的衰颓与倾覆其实距离刘氏后汉(东汉)的灭亡并不久远,王朝本身的国民凝聚力并不不强,大汉四百年基业尚且如此,而王朝的国祚却只有四十余载,指望人心思汉可以理解,民意又怎会向魏呢?
当然成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冢虎本身的隐忍和阴谋固然重要,有一个狠搭档也是不可或缺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张春华又岂止是一个泛泛之辈的柔弱女子呢?当宣王为逃避武帝的人才征辟而装病漏陷的时候,发妻诛杀奴婢之举无不让人心生冷颤,其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绝不留情。
大凡《三国》里看得让人纠心的莫过于刘备何等仁义、诸葛亮何等聪慧、蜀汉二世祖阿斗何等愚钝,要不然亚父军师就北伐成功统一全国,所以我就没有怎么留心于此些电视剧,以至于对很多场战役是谁在和谁打,在哪里打,一头雾水。而事实上最有看头的应该是文帝和宣王的韬光养晦和隐忍狡邪,演员们却是非常了得,入木三分。
宣王在军事上展露头脚想必应该是在明帝的时候,武帝与文帝时期或许应该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从来就没有人会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正如老奸巨猾的宣王再厉害也无法预测自己阴谋得逞的权力最终会让后世子孙摧毁殆尽,更可怕的是将中国带入一个万劫不复的暗夜时代,皇室后裔只得偏安流亡江南孙吴故地过着苟延残喘的流寓生活。毕竟世上真的没有十全十美的预言家,不管他是当朝的诸葛孔明,还是后代的刘基伯温。
高平陵政变是司马氏权力的一个转折点,同样也是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拐脚点。尽管曹爽再专政,但他毕竟还是皇室宗亲,国号还叫魏;当然你也可以说司马氏擅权,发动魏晋革命,中国还是汉族人主导的王朝,这也没错。但如果你联系到后面的“五胡乱华”的历史,或许就不会这样认为。公孙氏在辽东无论多么跋扈嚣张,至少有平衡胡汉势力,守土护疆之益,而初冢虎翦灭之后又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当初汉帝在西北未弥补好的缺口,现在又被在东北撕开了裂缝,宣王的智商简直弱智到丢垃圾堆里了。我们现在评价前人,说这些话多少有点“事后诸葛”的意思。
夺权道理之惨忍与无耻,甚至让偏安二世皇帝羞愧难当,无地自容,直呼这样的国祚不会长久,简直良心发现。冢虎弥留之际至少是可以安慰的,如果硬要说有什么遗憾的话,那便是在有生之年没有称晋公,没有建立自己的晋封国、称晋王,甚者直接加冕晋帝,或许他就只想作周文王他爹——儿子的儿子是天子,而所有这一却都留待他儿辈、孙辈去完成,又何必去介意那种有实无名的位分。
如果说景王有个传承的嗣子的话,文王的儿子是万万没有机会入继大统,荣登大宝的。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猜测,当初景王的殒命,恰恰就是文王的阴谋,正如同炎宋开国赵氏兄弟阋墙的结果,只是史册未曾记载或是已被人为删除而已。晋王国的建立正是始于文王而非景王,文王子一承位便迫不及待晋升帝位,称之西晋,而后平江南吴主孙皓,遂统一全国,凡十余载,愚帝承位,丑后擅政,宗室操戈,五胡乱华,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江南再次掀起腥风血雨……
注:
武帝指曹操
文帝指曹丕
明帝指曹叡
冢虎、宣王指司马懿
景王指司马师
文王指司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