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考研的我
考研的分数陆续出来了,想来很多人无眠吧。
很多师弟师妹问过我考研的经验,我看到他们眼中流露出的期待的目光,而我却有些不知所措,因为知道大多数的人都迫切地希望了解所谓的“捷径”,即便这是很多人所说的“少走弯路”或者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我曾经也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关那个时候的感觉已经渐渐淡忘,说不出个一二。而今天考研成绩陆续出来,很多人都在网上感叹,还有很多人吐露心声,无论是当初考研的决定,还是考研过程中的各种努力,都被拿来当做话题。
这样的话题看多了,我渐渐对当初考研的自己的模样有了印象。
我不愿意和别人说所谓的考研经验,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我从来都不是考研党中的典型,相反我十足是一个特例。没有经历过大半年考研准备的煎熬,又没有中途放弃的各种焦虑心态,我只不过是草草用了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连参考书都没有买的我,仅仅是翻看了学校图书馆里的几本教科书就匆匆上了考场,然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P大录取。
我想到过,如果我将这样的备考事实告诉那些想我寻求经验的人,不想说谎的我,说了这样的实话,我大概要么会被认为是装逼夸大,要么被认为是学霸学神无可企及吧。如果不说,又会被埋怨是藏着掖着,不愿意将这样的经验分享给需要的人。
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焦虑着,只不过是一场考试,只要去考就好了,然而不买账的那些迫切的人,从来都不能放过我。以至于一个学校的老师让我写一篇考研的心得,不需要写自己的复习方法,把自己对考研的感受想法写一下就好。后来在老师的要求下,写下了自己考研的心路历程,老师发到了自己的公众号上,这才“平息众怒”。
旧事重提,今天的这篇文章不过是一篇旧文,我想重提的不过是那个考研的自己,经历过那样一个人生的阶段,让我回忆一下罢了。
P大作为顶级学府,考研压力自然不言而喻,而当初选择考研的我也是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本科毕业是工作还是留学?放在我眼前的抉择从来不是考研,因为知道P大考研的难度,2个专业名额的考试犹如一场赌博,P大的考研就是一场豪赌了,我胆怯过甚至压根就没敢想过,学校上一个考上P大该专业的学生已经是10年以前的事情了,这几年来多少人功亏一篑?P大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无法企及的目标。
当时的我刚刚结束了国外的一场竞赛,又匆忙过了期末季,考完了一场令人歇斯底里的专业资格考试,整个人已经是精疲力尽。本科的竞赛和学习已经让我失去了考研学生最好的复习时间,12月份的考研,我11月才决定下来。而让我决定去考研的,不过也就是说来无奈的“可想而知”,打算出国的我没能忍心让父母背负巨大的经济压力,即使后来我拿到了非常好的学校的offer,即使我后来得知爸爸已经默默为我准备好了出国读书的生活费,我还是没能让自己如此“不懂事”。
我佩服那个时候,那样“凛然”和“决绝”的自己,我笑着和爸爸妈妈说自己不过是去“试一试”,即使关于考不上P大这件事好像已经是不言而喻的那样,我还是无所谓地和爸爸妈妈说:“没关系,反正也是闲着没事做,就去考研场上溜一圈罢了”。
而他们不知道,我那个时候下的决心便是即使拿到了offer自己也不打算去国外读书,如果考研考不上就打算去工作了,工作之后也可以去国外读书深造。
或许是那样的心态吧,在如此艰难的考研路上,我没有大多数人的焦虑心态,备考时间的短暂来不及让我去焦虑,也来不及让我去考虑那么多。整个阶段中我没有熬夜复习,也没有大量做题。在别人眼中我根本不是一个要去考研的人,他们也就认为我是一个去P大考研场上溜一圈的人。
我没有理会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因为我没有那样的时间和心情,专注自己成为我在那段短暂的时间里做的最有质感的一件事情。很难想象,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我还有规律地看了两部美剧,写了4万字的小说章节内容,一切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真的到了考试的那天,我记得下了一场雪,平日里准点准时的北京公交车在那一天也像是故意和我开了一个玩笑一样,让我成为了最后一个走进考场的人。
真的到了考场上,我才知道读过的书、学到的知识不会辜负我,考研是一场“马拉松”一点也没错,但是这并不仅仅取决于你为考研准备了多长时间,你为考研看了多少专业书、背了多少知识点,P大的考研让我明白,常年累月的积累,对所学专业的理解,以及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甚至是一个人心中的一点理想主义,才是一个研究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
我意识到大学里每一天读英语的习惯,意识到长期阅读的习惯,意识到分析问题持续写作的习惯……这些习惯背后的自己其实从来都是在不断地丰富着自己,
P大的考研,让曾经那个为大学里死记硬背的考试苦苦发愁的我释怀了。
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从来都没有那样笃定过:P大,我一定会来。
在P大的日子也是一晃而过,我时常在偌大的图书馆抬头就瞥见古朴的水塔,骑着车畅行在柳树环绕的湖畔,也穿梭在教室和楼宇之间聆听名家大师的讲座……关于P大一切一切的美好我都深深体会过,也感谢当初那个做了决定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