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日记】1.10 模拟面试后的小感慨
晚上大概花了一个半小时,帮朋友准备后天的线上教职一面。我们不是同一个专业,平时联系也不多,可能因为我发了经验总结,提到自己百分百的一面通过率,所以找我帮忙。总之,线上面试是个练够就能轻松过的事,找我还是找别人,都差不多。
比较感慨的地方可能看似关联不大——人还是得选自己喜欢的方向。
这么说是因为看到了各专业之间的差别。
其实,我原本就清楚这种差别,因为之前认识一个其他专业的博士,学术水平和品性一样很一般,只读了一年博后,却迅速拿到了一个名气不大但依然是美国R1的大学教职。
但当时观感没有这么强烈。
我的这个朋友也是理科专业,很坦率地跟我讲了所在领域的教职申请状况。对于稍有名气的R1大学,入职时不需要external funding,甚至评审终身教职的时候都未必需要。
相较之下,我的专业申请R1时,要已经拿到了external grant或者很有前途的观测项目。要求高,所以申请人资历也高。大部分申请人都有两个博后经历,每个平均两三年,还有从其他学校跳槽的教授或研究员。我明确知道今年有两个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是顶尖的candidates,竞争同一个名气不大的R1大学,这样的情况属实常见。目前,我只认识一个在博后第一年就拿到R1教职offer的传奇教授,今年又转去了哈佛,这个教授手里是明后年一定会出大批成果的项目,其博士老板还是我们领域里非常有影响力的大牛,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如果真以工业界或者资本的角度思考,仅仅因为专业不同,人生所消耗的年华和要忍耐的动荡差别太大,最终到手的工资也会因激烈的内部竞争而低于平均,岂不是太亏?
我曾感觉各专业需要的能力都差不多,只是知识背景和应用软件有些差别,并不存在读不了的理工科专业,继而发现文科领域连博后都有放暑假一说,更觉得出乎意料,读博期间一度反思过专业选择。
后来想清楚了,心态才平静了很多。
一方面,很多事不能太较真。如果当初全面地了解过专业的未来,确实不会选择这个专业,但可能人生又徒生新的遗憾。更何况那时人在国内,根本无从了解真相,选择的对错全凭运气和自我洗脑。
并非我的错,是中国教育普遍缺乏面向高中生的职业规划资源和前辈经验。中国孩子高中时埋头刷题,未来专业怎样的求职市场,未来职位又有怎样的daily life,都没了解清楚,大多数人单凭一个分数选了自己的大学专业。
另一方面回想我的专业选择,已经比很多人幸运很多,所在的大学学院可以自由选择专业,我没太跟风,也算follow my heart,谈不上后悔。
只能说,幸好还有兴趣。
当然,如今我能这么说,大概也是找到了教职的运气、和为了安宁生活的自我洗脑在作祟。不过,每一次挣扎时,确实因为选择了感兴趣的专业,精神上得到安慰。
又或许,每个人回看自己选的路都会觉得不易,看别人选的路却更容易发现光明。如果看法能调转一下,想必会成为个会广结朋友、幸福乐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