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要是……
当初要是多读一点书就好了,当初要是买一套房就好了,当初要是学一门手艺就好了……我猜,这应该是几乎所有的小伙伴都曾经有过的感触。
再具体一点,模糊记得多年以前,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豪气万丈的对我说道,“要是再让我回到高一,我一定会拼命的学习,然后考一个顶级的大学。”很可能,我们也曾经听过身边的小伙伴说过类似的话语,亦或是,我们自己就说过。可我们却也都知道,几乎所有说过这些话语的小伙伴,都仅仅只是过过嘴瘾罢了。
老话常说,“不要听一个人怎么说的,而要看一个人怎么做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已经开始读书,已经开始每天读书的话,那么,当他说,“当初要是多读一点书就好了”的时候,我们暂且还可以认为,如果他真的回到当初的话,也许,他真的会“多读一点书”。然而,通常情况下,说这些话语的小伙伴,多半都没有去做,当初他们想做的事情。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他们仅仅只是想要虚张声势,仅仅只是想要哗众取宠而已。他们的行动已经表明了他们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也即,他们并没有认为读书有多重要。
我进一步猜测,说这些话语的小伙伴,内心肯定是这样想的,“哎呀,现在再去读书已经晚了,我已经错过了最佳学习时机了。”
可是,我不禁想问,“真的是那样吗?真的已经晚了吗?”
让我们看看那些大器晚成的人就知道了,刘邦48岁时还居无定所,还在刘表那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吴承恩大约40岁才考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而且还没有被选上;肯德基的创始人哈莱德·桑德斯,出身贫寒,一生坎坷,到了65岁的时候,他才创立了肯德基。
似乎,为了不去做一件事情,或是,为了逃避责任,我们总是特别擅长给自己找理由。比如,我没有时间啊,我不够聪明,我天生就不擅长做什么,亦或是,我们经常听到的那句,“唉,可能我就没有那个命吧。”
其实,当我们发现去做什么可能为时已晚的时候,真的又恰恰是最佳时机,确切的说,于我们自己来说,很可能是最佳的时机。
恰恰在昨天,某一个虚拟货币突破了历史旧高,得知这一消息的我的一个小伙伴对我发出慨叹,“天呐,真的想不到这个东西居然能涨这么高,真的太吓人了。要是十年前买一点的话,现在不得发大财了啊。”
当听到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几乎立即就回复道,“其实,当我们用现在的眼光回看十年前所发生的事情的时候,不妨转换一下视角,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已然身处在十年之后,然后再回望现在的自己。”
我想,当我们下一次发出“当初要是……”的感叹的时候,不妨问一下自己,“如果我已然身处未来的话,我会惋惜现在的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