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写到老的故事每天写1000字想法

付出感是谋杀情感的首要元凶

2018-07-18  本文已影响107人  光怪陆离资讯

01.

“你就是!想赚钱,装什么圣母!”

当QQ群里弹出这条消息的时候,我觉得脑子里轰隆一声。

那些我所坚持的东西就那样突然倒塌。

作为一个经历考研二战的老学姐,我时常能想起自己当初收集资料的不易和面对铺天盖地各种传闻时的无措。

在看到拟录取通知的那一刻,我就在心里发誓。

我会尽我所能地帮助在考研里迷茫无措的学弟学妹们。

于是我便着手创办了一个答疑分享群,旨在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有时候有事出门,难免顾不得群里的消息。

有一天,群里一位学弟连续@我三次找我要资料。

因为不在家,我便要他稍等片刻。

谁知等我再一次查看群消息的时候便看到了开篇那句话。

瞬间觉得血液上涌,指尖有些发涩。

我本以为我的好意虽然不值得大肆歌颂,但至少不会得到批评和怨恨。

回家以后,我上传了所有的电子版资料。

第二天,我解散了答疑群。

固然,群里还有很多在维护我的学弟学妹。

玻璃心的我却觉得很疲惫:未曾牟利,从未恶意,却要平白受这种污蔑。

在付出时间,付出精力后,我的心里便不再仅仅是“只想帮助别人”那么简单。

我开始有了一份期待,我期望能得到他人的感谢和赞扬。

却忘了我做这些事本来只是想为那些迷茫中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点方向而已。

我的付出感杀死了我本来简单的初心,怀抱期待的我也开始奢求更多。

02.

阿烈和小柔在我们朋友圈里是公认的“不般配”。

阿烈性格外向,十个局八个都是他组的,剩下两个他也一定会参加。

小柔安静内敛,典型的社交恐惧症,见到陌生人手都不知道怎么摆。

可就是这样一对性格迥异的cp成了我们当中唯一修成正果的大团圆。

订婚前夕,我们一群人凑在一起喝酒胡扯。

话题自然围绕阿烈和小柔这一对,终于有人问出了我们心中的疑惑。

“虽说性格需要互补,阿烈你和小柔这天南地北的,是怎么互相理解的?”

“付出感”,阿烈想到小柔,一张丑脸就荡起笑容。

“别总觉得你为对方付出了什么,像个爷们一样,敢付出就别叽叽歪歪。”

原来,一开始的时候阿烈和小柔也经历过痛苦的磨合期。

小柔违心地陪阿烈在各种局里穿梭,尴尬又无聊的小柔只觉得浪费时间。

阿烈则为了照顾不适应的小柔只能陪伴她左右,没办法像以前一样和朋友们尽情玩闹。

争吵爆发时,两个人都很委屈:为什么我的付出你总视而不见?

好在两个人很快就明白了这一点:我陪你去各种局是因为我爱你,而不是要你感激我的付出。

我为了你不能social也是因为我爱你,并不是要你铭记我的牺牲。

爱情开始的时候,我们总想把所有的爱都给对方,却在不知不觉之间开始计较我为了做了饭你却不肯去洗碗。

付出感让我们只记得自己,忘记了那个曾经发誓要放在心尖的人。

03.

付出感最大的收获,便是结果。

有了期待值,我便开始希望我的付出能有回馈。

如果没有回馈,或者没有我想要的回馈,我便会崩溃,痛斥对方不知感激,不明事理。

德国女诗人Kathinka Zitz曾说,“我爱你,与你无关。”

这未尝不是爱里最坦然的样子:我爱你,我愿意为你付出,但我不要求你回应我的付出。

我只是想爱你,却不需要你的感激。

你我本是心存温暖,却不自觉地被付出感杀死了心中的热情和善良。

付出感给我戴上“圣人”的王冠,我便以为我真的光芒万丈。

其实,我心里还是存在自私的想法:我希望我的付出得到感激,得到赞颂,甚至得到回报。

那些违背我期待的人便被我归为“坏人”。

实际上,是我给自己加戏太多。

“圣人不死,大盗不息”,是我强行将自己的付出夸大其词,将他人视作反派。

可我不是“圣人”,他们也不是“大盗”。

“付出感”就这样不断地编织幻觉,在我尚且满足于自大的幻境时,一刀捅死了我本来简单纯粹的初心。

我敢爱,就不怕伤害;我敢付出,就不要“付出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