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过秋--话糍粑

2018-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南山北北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在我们客家地区,每年立秋之日,农家都有打糍粑,食糍粑,送糍粑的习俗。一来是庆丰收;二来是对健康美好生活的一种期待;三祖辈传下来有吃了糍粑就不会长痱子的说法。”因为糯米有清新润肺补中气之功效。

客家过秋--话糍粑

首先用上等的好糯米,把它蒸成半稀半干的熟饭。

客家过秋--话糍粑

后倒进石臼里用棒槌反复地捶打,直到石臼里的糯米饭被捶成糊状做成糊状。

客家过秋--话糍粑

截成一小团一小团,添加上芝麻、蜜糖及花生米等糍粑就做成了。

客家过秋--话糍粑

打糍粑是个力气活,因为要较长的时间,所以这活主要由家里的男丁完成,而翻米团由女人来配合。

客家过秋--话糍粑

做一顿美味可口的糍粑来过秋,我们客家人人习惯称为“高秋”。那么立秋为什么要吃糍粑呢?立秋吃糍粑一则预示夏收夏种农活结束,“做秋”了,紧张的农活告一段落,放松一下劳累的心情;二则因为糍粑选用糯米,糯米具有补气,健脾养胃止虚汗的效果;三是吃糍粑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相传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吴国,借兵灭楚成了吴国的功臣。报了仇后伍子胥对身边人说:“大王喜而忘忧,不会有好下场。我死后,如国家有难,百姓受饥,在相门城下掘地三尺,可找到充饥的食物。”夫差继位后,听信谗言,令伍子胥自刎身亡。不久,越国勾践举兵伐吴,把吴国都城困住。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野。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暗中拆城墙挖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储备成备荒粮。后来每到丰年,人们就用糯米制成米团糍粑,以此纪念伍子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